羅源洋坪推行“樓長制” 16座古厝組成“明清建筑博物館”
2017-07-26 09:00:44 來源: 福州晚報
0瀏覽 評論0條
對面厝里的木片風鈴。
如何保護古村落、古民居?如何留住鄉愁?在羅源縣西蘭鄉洋坪村,有一群“樓長”,經過4年努力,保存了16座古色古香的古厝,使洋坪獲得了“明清建筑博物館”的美譽。洋坪村是羅源縣發展鄉村旅游的一個縮影。
昨日,記者從羅源縣城驅車20公里,來到了西蘭鄉的洋坪村。當地古厝專家、“樓長”蕭永洋告訴記者,村內古厝、廟宇、書院、土樓等傳統建筑,占到全村建筑總面積的一大半,目前完整保存著對面厝、惜字爐厝、水頭厝等16座明清古民居,建筑面積達15066平方米。記者看到,這些古民居為杉木結構,黛瓦青磚,白墻挑檐,皆玲瓏秀雅。厝內的木雕、木制風鈴、小姐閣樓、“武魁”匾牌等傳統建筑,令人稱奇。
蕭永洋告訴記者,前幾年由于缺乏有效管理,精致木雕被盜、古厝發生火災的情況時有發生。從2013年開始,洋坪村探索“樓長制”——16座古厝設16位樓長,負責日常巡管維護、防火防盜、募集資金、統一修繕等工作。“樓長是各厝里有威望的人,或者是鄉賢。在他們的號召下,各戶人家紛紛響應,小到電線改裝、安裝監控,大到捐資數十萬元。”蕭永洋說。
“不少鄉賢慷慨解囊,加上‘美麗鄉村’和‘幸福家園’的政策資金,時至今日,洋坪村的古民居保護性修繕已完成95%,相關投資超過1000萬元。”洋坪村黨支部書記蕭雪雪告訴記者。隨著修繕工程、國學堂、休閑長廊等一批項目推進,“秀美洋坪,明清古鎮”正從藍圖變為現實。
據悉,今年羅源在全市率先推出《關于加快鄉村旅游發展的實施辦法》,每年將投入上千萬元資金扶持鄉村旅游業的發展。根據《辦法》,羅源縣將整合全縣旅游資源,挖掘各鄉鎮自身傳統文化、民俗文化、漁業文化、美食文化、茶文化、古村落文化等,串珠成鏈,形成“一鄉一品”發展格局。
惜字爐厝里的藤制通風屋門。
相關閱讀
- (2016-04-07)一散貨船在羅源灣外觸礁 14名遇險船員成功獲救(圖)
- (2016-05-16)福州警方跨省追兇 羅源13年前三尸命案告破兩人落網
- (2016-08-10)連江羅源晉安擬建新路連三地畬寨 年內有望動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