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元宵節特色民俗介紹 正月十五鬧元宵數宮燈(組圖)
2016-02-21 16:03:56 來源: 今日泉州網
0瀏覽 評論0條
元宵節是怎么來的?
關于元宵節的起源,自古便有幾種說法:
一是漢文帝為了紀念周勃、陳平等在正月十五戡平諸呂之亂。
二是漢代祭祀大一星神,唐歐陽詢的《藝文類聚》卷4中說:“《史記》‘漢家以望日祀太一,從昏時以到明’。今夜游觀燈、是其遺跡。”
正月十五上元節、七月十五中元節、十月十五下元節,為為中國民間傳統節日。
三是元宵節又稱“上元節”,來源于道教的“三元說”,道教將自然界分為天界、地界、水界三界,即上、中、下三兀,分別由天官、地官、水官三官主管。天官賜福,地官赦罪,水官解厄。南宋吳自牧在《夢梁錄》卷1中說:“正月十五日元夕節,乃上元天官賜福之辰。”所以人間要殺牲畜以祭天官求福。
四是元宵節放燈的風俗起源于東漢明帝倡導佛教,佛教教義中把火光比作佛之威神,每逢佛教盛會都要大明燈火。據《僧史略》記載,佛祖釋迦牟尼示現神變、降伏群魔在西方的12月30日,即東土的正月十五。為紀念佛祖神變,這一日要舉行燃燈法會。漢明帝時,恰逢摩騰竺法蘭東來傳教,明帝就下令在正月十五這一天全國上下一律張燈,以表示對佛教的虔誠與敬意。
五是元宵燈節起源于古人對火的崇拜。原始人類發明了火,應用于生活所需,并認為火能夠趕走各種妖魔鬼怪,由此形成對火的原始崇拜,到漢代逐漸演化為火把節。這一節俗,至今仍被我國西南一些少數民族所保留。這一天,人們載歌載舞,以樂眾神,驅邪逐鬼,熏田驅蟲。
以上關于元宵節起源的幾種說法,第一種無信可證,另外4種都有一定的道理。我們知道,一個節日不可能下子就形成,它必然會綜合許多的民俗因素。元宵節就是多種文化和習俗復合而成的。先秦楚文化的影響,漢代正月祭祀太一星神的儀式,道家“三元”之說,以及佛教的燃燈法會,都對元宵節的形成產生了重要影響。
元宵花燈是怎么來的?
上元鬧花燈,花市燈如晝,新春佳節張燈結彩是流傳千年的傳統。花燈起源于漢代,盛于唐代,到了宋代遍及民間。如今,全國各地花燈的制作工藝各有千秋,造型創意多種多樣。唯一不變的是闔家團圓時掛起的那一盞彩燈,閃耀著關于平安、健康、和樂、美滿的希望,照亮了全家老小來年的幸福路。
泉州元宵節特有的春節民俗——睇(dì)燈,即賞燈之意。泉州花燈是福建省著名的漢族傳統工藝品之一,2006年5月20日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2016年央視春晚泉州分會場,泉州花燈再次展現風采。
每年農歷春節,正月十五元宵節前后,人們都掛起象征團圓意義的紅燈籠,來營造一種吉利喜慶的氛圍。起于唐代,泉州花燈盛于宋、元,延續至今。泉州花燈歷史悠久,影響廣泛,在全國范圍內具有鮮明的地方特色和藝術特色,是南方花燈的代表。
據南安豐州傅姓、黃姓族譜記載:唐僖宗年間,傅實以尚書左仆射銜帶兵入閩,駐于武榮(泉州府前身),在桃源建唐王宮,按長安結燈的禮儀祝圣天子萬年,于是有了桃源點燈的開始。宋代梁克家《三山志》載有“泉州花燈品種色色俱全,蓮花燈、百花燈、琉璃燈、彩扎燈……”已見當時泉州花燈品種之豐富。
明代謝肇淛所著《五祖俎》中寫道“天下上元,燈燭之盛,無逾閩中”。這里所說的“閩中”即是泉州,這足以讓人領略當時泉州元宵夜的花燈盛況。還有明代張岱著的《陶庵夢記》曾記載杭州撫臺委托泉州府尹和南安(泉州下轄縣)知縣顧人精制花燈,并夸其燈“窮工極巧,造燈十架,凡兩年成”“十年不得壞”。可見當時泉州花燈質量之上乘,工藝之精湛已聞名遐邇。
相關閱讀
-
-
泉州人什么時候要拜拜?泉州民間拜神明農歷日期一
古城泉州被稱為世界宗教博物館,佛、道、儒等宗教和民間信仰在此兼容并包,遍布城鄉的宮廟中出現各...更多
2016-02-15 15:06:23
-
-
2016年泉州元宵燈節時間地點介紹 泉州花燈燈會的
2016泉州新春民俗燈會具體地點在哪?賞燈時間什么時候開始?都有哪些特色娛樂項目呢?泉州的春節催...更多
2016-02-10 08:35:21
-
-
泉州元宵節有什么傳統習俗 鬧元宵的來歷和習俗
在泉州,元宵節素有“上元小年兜”之稱,是緊跟在初九拜天公之后的又一個節日高潮,為春節系列民俗...更多
2015-03-04 15:34: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