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元宵節(jié)特色民俗介紹 正月十五鬧元宵數(shù)宮燈(組圖)
2016-02-21 16:03:56 來源: 今日泉州網(wǎng)
0瀏覽 評論0條
【攻炮城】
相傳攻炮城游戲是從古代軍營活動演化而來,當年鄭成功在閩南操練水師,部將洪旭創(chuàng)作這一游戲,讓士兵拋擲、鍛練瞄準技巧,提高作戰(zhàn)能力。鄭成功收復臺灣后,該游戲也在臺灣流傳,數(shù)百年來,成為閩臺民間春節(jié)不可少的游戲項目。
“攻炮城”是一種風格獨特、場面熱鬧,融娛樂與競技于一體的群眾性娛樂活動,常于元宵佳節(jié)舉行。
制作炮城需要內(nèi)行師傅。先用竹木、麻線、鐵線、鐵釘?shù)炔牧洗钇?ldquo;炮城”框架,高約二三丈,分若干層,形狀有圓有方,也有三角形。然后由焰火師傅根據(jù)財力及要求,設(shè)計并制作多種焰火圖景,置于“炮城”四周,層層而上,一直到最高點。
“炮城”名目繁多,如“金龜磨”,在一個米篩大的竹環(huán)上捆扎無數(shù)個“鼠仔”(即裝滿焰火藥料的斜口蘆竹細管),用一條火藥芯彼此連接,一旦火藥芯被“炮兵”的電光炮擊中引燃,所有“鼠仔”同時迸出五光十色的焰火,并推動竹環(huán)迅速旋轉(zhuǎn),成為五彩繽紛的飛輪;
又如“仙人祝壽”,當攻城的炮仗點燃其中的火藥芯時,燃燒的焰火演化成一個仙翁的形象,手中扎成的一捆畫幅突然向下展開,現(xiàn)出一個斗大的“壽”字;
再如“滿天星”,一經(jīng)點燃,在尺余長篾條上縛著的數(shù)十個“鼠仔”同時升空,最后又在空中爆炸,猶如今日之焰火。
如今的“炮城”,已簡化成像一個“燈籠”,以竹篾為框架,用紙張裱糊后勾畫成城郭的模樣,中間吊一串鞭炮,游戲時“炮城”懸掛于高處,參加競賽的人(稱“炮兵”)手執(zhí)“電光炮”,在點燃的瞬間拋射向“炮城”、以期點燃其中的鞭炮。如今的人們,再也看不到那種制作手藝高超、千姿百態(tài)的炮城了。
閩臺流傳“鉆燈腳”民俗,對于古時嚴格遵守男女大防的年輕人而言,可以說提供了隱秘的相親機會:婚嫁的男女在媒人或長輩的帶領(lǐng)下,約定于廟宇的燈棚下偷看對方,避免了胡亂許婚的麻煩。
【串燈腳】
晉江東石“數(shù)宮燈”還衍生出饒有趣味的“串燈腳,戲新娘”活動,使元宵佳節(jié)的東石顯得更加熱鬧。黃昏時分,三公宮中的各種彩燈一齊點亮,似繁星照耀,輝煌燦爛。
彼時,一個個新娘子由婆婆帶領(lǐng),成群結(jié)隊齊集在三公宮口的大埕上。新娘們頭插大紅花,身穿大紅裙,個個如盛開的牡丹,在燈光的照耀下顯得十分艷麗;而婆婆們雖然徐娘半老,卻也風韻猶存,她們頭戴紅榴花,腰系黑圍裙,莊重中透出嫵媚。饒有趣味的是,每個新娘子手中都拿著一支帶尾的甘蔗,象征她們的日子會像甘蔗一樣節(jié)節(jié)甜。
活動開始,在主持人的指揮下,婆媳二人依次進入大廳,先繞神龕走一圈,然后新娘逐個從廳中的巨大彩燈下“串燈腳”而過。此時,觀眾一擁而上,觀賞品評,有惡作劇者,把“五二炮仔”點燃,扔向正在“串燈腳”的新娘。新娘的長裙因此往往被鞭炮燒出洞孔,于是便有了這樣的俗諺:“新娘新當當,褲腳破一空(孔)。”初嫁新娘在眾目睽睽之下,下意識地做各種驚恐萬狀的“串燈腳”動作,自然有著千姿百態(tài)、妙趣橫生的效果。
這種習俗在其他地方同時存在。每年的正月十五夜,磁灶祠堂燈火通明,鼓聲陣陣,喜慶的音樂充滿祠堂上空,新婚夫婦“鉆燈腳”儀式在人們企盼中開場,一對對新婚夫婦等待在鋪著紅地毯的祠堂大埕,在主持人指點下走過大埕中間豎立的木質(zhì)彩門,攜手進入祠堂祭拜祖先,祈求“出丁”,保佑人丁興旺。民諺:“鉆燈腳,生男芭(即男孩)!”即是此種風俗世代相傳的動因。
相關(guān)閱讀
-
-
泉州人什么時候要拜拜?泉州民間拜神明農(nóng)歷日期一
古城泉州被稱為世界宗教博物館,佛、道、儒等宗教和民間信仰在此兼容并包,遍布城鄉(xiāng)的宮廟中出現(xiàn)各...更多
2016-02-15 15:06:23
-
-
2016年泉州元宵燈節(jié)時間地點介紹 泉州花燈燈會的
2016泉州新春民俗燈會具體地點在哪?賞燈時間什么時候開始?都有哪些特色娛樂項目呢?泉州的春節(jié)催...更多
2016-02-10 08:35:21
-
-
泉州元宵節(jié)有什么傳統(tǒng)習俗 鬧元宵的來歷和習俗
在泉州,元宵節(jié)素有“上元小年兜”之稱,是緊跟在初九拜天公之后的又一個節(jié)日高潮,為春節(jié)系列民俗...更多
2015-03-04 15:34: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