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家其:從一個人護遺到全民護遺

2017-03-07 09:56:24 來源: 泉州企業家雜志

0瀏覽 評論0

胡家其:從一個人護遺到全民護遺

胡家其 賴燕蘭/攝

胡家其也不回答,直接把提問者帶到位于九日山西峰東麓最北端的南宋方澄孫等祈風石刻前,上面記錄了他們在祈雨之時,典禮剛開始,甘霖遂至的神奇之事。

每每祈風儀式之后,參與者會乘興登游九日山,并將經過簡略的鐫刻于山中石壁。而現存最晚的一方祈風石刻刻于南宋王朝飄搖之際,祈風之人發出感慨:面臨當前國運維艱局勢,除了遵照朝廷慣例祈風,實在想不出要多說什么啊!

引發全民護遺

護遺,從來不只是一個人的夢想,胡家其的“瘋狂”,引發了“蝴蝶效應”。

1991年2月14日,正值新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海上絲綢之路”考察隊乘坐“和平號”方舟駛進泉州后渚港,來自27個國家的近百名專家在泉州進行為期6天的綜合考察活動。九日山,列為重要的一站。

關乎九日山的命運的節骨眼上,豐州人民群策群力。為了解決了語言不通的問題,大家想出了把13方祈風石刻翻譯成英文,并制作成牌子掛在每方石刻旁的主意。考察前一天,泉州的雨下個不停,時任南安豐州鎮鎮長尤猛軍和胡家其一行人,在文管所的辦公室里徹夜未眠。豐州的村民們知道聯合國來考察,家家戶戶都換上了新衣服,早早地來到九日山,為九日山加油助威!

在萬眾期待下,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考察隊如期而至。當他們看到九日山海交祈風石刻的勝跡時,十分震驚,頻頻發出“OK!OK!Verygood”的贊嘆!隨后,他們以海上絲綢之路考察隊的名義留下了象征友誼與對話的考察紀事石刻。

因為有了這樣一群深愛著九日山的人,祈風石刻一默成雷。

九日山一舉成名后,各路人士蜂擁而至,有專家學者,也有普羅大眾。為了讓來者更直觀地了解祈風石刻,1998年開始,祈風石刻上的祈風典禮被搬上了舞臺,150多名豐州鎮村民自發參加仿古《九日山祈風儀典》表演,他們白天上班,晚上聚集排練。

“大家的水平參差不齊,每次排練都要一兩個月呢!”胡家其說。但大家依舊樂此不疲。

表演需要大量的人力和物力,無法天天上演。胡家其便萌生出把古代祈風儀式表演做成文化長廊的想法。現在一走進九日山,便能通過圖文并茂的文化長廊了解祈風儀式。

一切文明都有其歷史根源,考究傳統,不拘于形式,在于學習其精神和智慧。厚重的方略,晦澀的古文字,冰冷的石刻遺跡,讓不少人望而生畏,因為胡家其,它們跳躍在古今之間,日復一日的被講述著。他時常一個人站在九日山三個大字的石刻前,倚欄而望,似乎仍能感知九日山下昔日古港之繁華,從石頭講故事的那刻起,胡家其的世界就是九日山,而九日山是世界的。

[責任編輯:陳玉玲]

相關閱讀

盼《海絲條例》成護遺利器

盼《海絲條例》成護遺利器

泉州,一顆璀璨明珠,閃爍在祖國東南方。江畔古岸斑斕,江心芳草凄凄,遠眺泉州灣外,沙鷗翔集,水...更多

2017-03-07 09:44: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