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新梳理“刺桐城”一個正在進行的世遺申報故事

2017-03-07 08:54:12 來源: 泉州企業家雜志

0瀏覽 評論0

原標題:重新梳理“刺桐城”—— 一個正在進行的世界文化遺產申報故事

重新梳理“刺桐城”一個正在進行的世遺申報故事

刊登在2002年10月25日《人民日報》上的特別報道

2001年11月21日,時任福建省省長的習近平主持召開福建省省長辦公會議。會議明確同意“海上絲綢之路東端——泉州”申報世界文化遺產的方案,同意以省人民政府名義向國家文物局申請列入預備清單。同意成立福建省海上絲綢之路東端——泉州申報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領導小組。從此,一場海內外泉州人期盼已久的海絲申遺在古城泉州如火如荼地展開,人民日報記者姜泓冰、黃敬專門深入泉州采訪,并在2002年10月25日《人民日報》上推出了一整版的特別報道——

(人民日報記者 姜泓冰 黃敬)10月16日,記者走進福建泉州海外交通史博物館宗教石刻館,竟有剎那的惘然,不知身在何方。

泉州是座古城,國務院首批公布的24個歷史文化名城之一,守著14處國家級、40處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墒牵莸?ldquo;古老”,似乎一直被它生機蓬勃的改革開放“先行者”及著名僑鄉的形象遮蔽,倒是老讓人想起那首《愛拼才會贏》的歌。

最近頻繁進出泉州的客人中,多了許多文化研究者和考古專家。僅從9月下旬至今的一個月間,就有兩次與泉州歷史有關的國際學術研討會召開、4批以上的國內外專家在這里考察,包括國內古建筑研究權威羅哲文和國際古遺址理事會原總協調員亨利博士。

以“海上絲綢之路:泉州史跡”的名義,富裕的泉州整合起它的古城資源,以“愛拼才會贏”的勁頭,加入“申遺”熱流。

手拿地圖,在小小的舊城轉,感受泉州文化的獨特與開放,像煞《鏡花緣》傳奇,又有沉在底下的平和、從容

看到泉州古城的時候,總有些異質的感覺。

中山路上,閩南風貌的老建筑,一例橘紅磚墻與白色線條的騎樓,遮護著街邊有條不紊、無風無雨的生活節奏:喝茶、聊天、做生意。那軒敞氣派的孔廟是宋代建筑,省級文物保護單位,泮官樓上高書楹聯:海國閩疆東南重鎮典章文物鄒魯遺風,盡顯儒教風范;街對面,是一座家祠;左轉到涂門街,沒幾步,就是我國現存最早、最古老的清真寺,第一批全國文物保護單位;隔了兩間房子,則是雕梁畫柱盡被香火熏黑的關帝廟,打卦、搖簽之聲不絕于耳,是道家路數;往南走上十分鐘,是在閩臺等地區影響極大,供奉海神“媽祖”的建筑規格最高、規模最大、年代最早的天后宮;往西,有聞名遐邇的佛教叢林開元寺,全國文物保護單位、著名的弘一法師圓寂地,寺內有國內現存最高的古石塔、閱盡1300多年世情的古桑,無聲地證實著泉州植桑織綢歷史的久遠。百柱殿后廊檐間有對16角形輝綠巖石柱,雕刻著古印度教大神克里希那的故事,殿前月臺處還有72幅獅身人面像和獅子浮雕;清源山上,更有“石像天成,好事者略施雕琢”的宋代雕刻老君巖……

手拿地圖,在一座小小的舊城區里轉悠上半天,能直觀地感受泉州地域文化的神奇。它既獨特又開放,還有一種沉在底下的平和、從容,就像在街頭握著一把壺、聽著燕婉古雅的南音、不緊不慢地按著程式沖飲鐵觀音的那些泉州人。

完全不同的信仰與文化,咫尺之間卻和平共處,甚至融合生發出全新的文化樣式,真不容易!

除了伊斯蘭教、佛教、古印度教、古基督教、猶太教,這里還有已消亡的摩尼教的難得證物,一座被后人將錯就錯地當成佛教神圣來供奉的摩尼教石佛,就藏在晉江市一座小山腳下。

泉州海外交通史博物館的宗教石刻館里,500多件石刻,有阿拉伯風格的墓蓋石,有印度教保護神的雕像與紋樣,也有形制十分中國化的墓碑,刻記的文字卻是阿拉伯文、古敘利亞文、拉丁文、八思巴文、突厥文等等,還有十字架和帶翅膀的天使等屬于中世紀基督教不同教派的標志。讓人忍不住緬懷——宋朝元代的泉州究竟是什么樣子?我們這個一直相對封閉的國家,竟然還有這樣一塊像煞《鏡花緣》傳奇的聚匯海外來客的奇怪地方。

“世遺”申報:重新發現的“東方第一大港”和“海上絲路”串起的故事

公元12至14世紀之間,泉州曾是中國對外航海貿易的主要港口之一,有過“市井十洲人”、“漲海聲中萬國商”的盛況。元代時的意大利旅行家馬可•波羅和非洲人伊本•巴都他都在游記里記載了這個因栽刺桐樹而得名“刺桐城”的繁榮,稱之為“東方第一大港”。直至明清閉關鎖國,泉州才式微為東南海疆的小城,大批移民流向海外,造就了中國的著名僑鄉。

泉州重新被世界關注,始于19世紀,一場有關“刺桐城”在哪里的爭論,在歐洲展開,直到20世紀初,亞洲學者證實刺桐城就在泉州。20世紀90年代,一位猶太商人記述其1271年前后在刺桐傳奇經歷的手稿《光明之城》被發現,所描述的刺桐城多民族共處、夜晚燈火通明的繁榮景象,再次使人們驚奇地打量起泉州。

幾位國內文物專家說,明清乃至近代的經濟衰落,使泉州眾多宋元古跡未在社會發展中被湮沒,有了可以申報世界文化遺產的豐厚資源。

與已經列入遺產名錄的多數項目不同,泉州不是以單個遺址或文化現象,而是找到了一條主線,將散落在1.1萬平方公里上的眾多明珠穿連成串,集合申報。

這條主線就是“海上絲綢之路:泉州史跡”。

建議是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亞洲文化官員英格•哈特提出的。1991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曾組織過一次全球范圍“絲綢之路”的考察活動,泉州被重新“發現”,摩尼教佛像及佛經石刻、九日山祈風石刻等遺跡讓學者們欣喜若狂。此后,“中國與海上絲綢之路”、“海上絲綢之路與伊斯蘭文化”等研討會一次次花落泉州,泉州在華僑、華人之外的國際世界、尤其是文化界掛了名。哈特先生對此印象深刻。他的建議也得到了國內專家,如國家文物局中國國際古跡遺址理事會秘書長郭旃等人的肯定。

去年11月,泉州正式加入申報“世遺”行列。這個行列里,已經有澳門埔澳街等一長溜名單在排隊等候。

[責任編輯:陳玉玲]

相關閱讀

輕輕搖醒刺桐城——與泉州市古城辦主任李伯群對話

輕輕搖醒刺桐城——與泉州市古城辦主任李伯群對話

   (文 吳沿)半個月前,白巖松對泉州的點評瞬間刷爆了朋友圈,也再一次激起了海內外泉州人內心...更多

2018-01-04 09:54:14
沈陽:細看開元寺,重識刺桐城

沈陽:細看開元寺,重識刺桐城

)“泉州人稠山谷瘠,雖欲就耕無處辟。州南有海浩無窮,每歲造舟通異域。”謝履一曲《泉南歌》,道盡...更多

2017-03-07 09:15:49

重啟海絲路,遐想刺桐城

近日,“跨越海洋——中國‘海上絲綢之路’九城市文化遺產精品聯展”亮相泉州,在泉州海外交通史博...更多

2015-01-08 15:18:43
 泉州農商銀行: “小特精美路線” 助推鄉村振興

泉州農商銀行: “小特精美路線” 助推鄉村振興

家住安溪縣參內鄉的趙錦龍,老家有自建房兩層約250平方米,并在安溪縣城購買一套商品房約110平方米...更多

2018-03-07 10:10:34

泉州臺商投資區:先“民生”之憂而憂 后“民

國家主席習近平在2018年的新年賀詞中說幸福是奮斗出來的。作為泉州縣、市、區中最年輕的板塊,泉州...更多

2018-03-07 09:43: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