詔安縣已成為青梅主產區縣 享有“中國青梅之鄉”美譽

2021-07-29 09:45:30 來源: 福建日報

0瀏覽 評論0

早在上世紀80年代中期,詔安縣就開始大規模種植青梅,經過幾十年發展,已成為青梅種植面積全國最大、總產量最高、青梅加工體系最完善、青梅制品出口創匯最多的青梅主產區縣,享有“中國青梅之鄉”的美譽。

優良的山水資源、得天獨厚的富硒土壤、健康的食材,都是詔安成為“世界長壽鄉”的因素,而這里產出的青梅,富含人體所需的18種氨基酸,是名副其實的長壽果。目前,詔安縣青梅產業已形成擁有種植面積13.3萬畝、年均產量10.5萬噸、青梅經營主體135家、年產值60多億元的產業集群,帶動13萬山區農民實現就地就業。

近年來,詔安加快推進青梅農業產業化,著力構建青梅種植業與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的現代產業體系,聚力建設規模化種植基地,高標準打造青梅現代農業產業園,推進青梅產業強縣建設與鄉村振興戰略齊頭并進。

以“梅”為媒產業升級帶農富

在詔安縣太平鎮福益食品生產車間內,工人們穿著無塵服正在趕制訂單。一顆顆青梅,經過挑揀、清洗、晾曬、去核、退鹽、腌制等幾十道工序,將變身為貨架上的一件件休閑零食,價格翻了好幾番。

太平鎮水果種植面積達10萬余畝,是青梅的主產鎮之一。圍繞著青梅果,太平鎮的青梅加工產業逐步發展,如今已成為青梅銷售集散地,每年大量的青梅由太平出發,踏上前往各地的旅途。

“目前,我們每年向農戶收購青梅約6000噸,還對簽約農戶進行種植技術指導。鮮果品質好了,農戶能賣個好價錢,我們也能收購到優質原料,雙方共贏。”福建省詔安福益食品的副總經理田建喜說。

福益食品有限公司是一家農業產業化省級重點龍頭企業,專注于青梅制品的研發、生產及銷售,除了“星福益”“零嘴梅”等自有品牌外,還為無印良品、良品鋪子、三只松鼠、來伊份等知名品牌提供產品代加工。目前,公司生產的青梅制品類別達50多種,平均每年青梅加工量達1.5萬噸,年總產值達1.2億元,公司80%的員工都來源于本地。

詔安有傳統的青梅加工工藝,民間在明清時期就掌握了加工烏梅、話梅、梅酒、梅脯等傳統青梅加工技術。1834年,詔安“黃金興”老字號就研發出“梅靈丹”“咸金棗”(以梅和棗為主要原料)等青梅制品,并遠銷東南亞國家和地區。自1992年起,詔安許多青梅加工企業陸續引進了日本、臺灣地區的加工工藝,代加工青梅精制品。

詔安榮華食品有限公司是全省青梅產品出口額最大的出口重點企業,現擁有1萬噸的倉庫、2條千噸級青梅制品生產線,并建有先進的自動化流水線和出口日本級青梅制品標準化生產車間。回憶上世紀90年代建廠之初,幾乎80%的青梅以半成品的方式出口日本,收購方壟斷了收購價格體系,總經理田雄平感慨萬分。

很長一段時間,詔安當地青梅產業采取粗放型的原始產業模式,經采摘、腌制,制成半成品后就直接出口,且行業內部組織力度不強,使得青梅鮮果收購定價長期處在被動地位。困局由來已久,該如何破解?

“我們鑄全整個產業鏈條,優化產業布局,把產業落到當地,把稅收落到當地,把效益落到當地,通過精準招商,目前全縣已有榮祺食品、溜溜果園、鹽津鋪子、綠洲食品等全國大型青梅加工企業落戶詔安。”詔安縣農業農村局局長許仲嵐說。

2017年—2020年,詔安出臺了《關于扶持青梅產業發展的實施意見》,每年安排財政資金1500萬元專門用于扶持青梅產業的發展。2018年,詔安向農業農村部申報太平鎮青梅產業強鎮項目獲批,投入太平鎮青梅產業一二三產八大項目,促進了太平鎮青梅產業的蓬勃發展;2019年,太平鎮被農業農村部認定為全國“一村一品”示范鄉鎮,2020年上榜農業農村部推介的全國鄉村特色產業十億元鎮名單。

[責任編輯:]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