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墓不斷出土船形陶灶 船形陶灶揭示泉州古代飲食風貌
多姿多彩的唐朝船形陶灶
內坑呂厝唐代船形灶(資料圖)
據介紹,在泉州,目前所見明器中的船形灶,多見于唐代墓葬中。1955年1月22日,安溪在興修澳江水利工程時,就發現了一座唐代墓葬,其出土文物中,就有船形陶灶一件。
1960年10月,泉州市西南郊江南公社奇樹村發現4座唐墓,在1號墓內出土船形陶灶1件,長17厘米,高6厘米,表面為青灰色,單鍋;2號墓也出土船形灶1件,形狀與1號墓相同,長9厘米,高5厘米,表面呈青灰色;3號墓中亦出土船形灶1件,長18厘米,寬8.5厘米,高7厘米,形制與1、2號墓相同,惟灶有雙鍋,灶表面呈磚紅色,質地堅硬;4號墓同樣也出土船形灶1件,形制與1、2、3號墓相同,惟器形較大,為雙鍋,表面略呈青灰色,長22厘米,寬9厘米,高6厘米。
1996年3月,在惠安縣螺陽鎮東風村上村出土的唐墓中,也在墓室內發現了一件泥質紅陶船形灶,灶長14.2厘米,通高10.9厘米,灶孔上分置大、小釜各1件,大釜上還置有一甑,靠大釜的一端有擋火墻,底端開拱形火門直通后面排氣孔。甑口微斂,斜直壁,底部有9孔圓形箅。
2003年12月,在泉州河市鎮梧宅村發現唐代貞觀廿二年(648年)墓葬一座,墓中出土船形灶一件,有殘損,長21.4厘米,寬11厘米,高7.3厘米,陶灶為紅沙陶質地,無釉,灶身上置一口盆形釜,灶口上部起圓形風火墻,尾部有出煙孔,底呈微平的馬鞍形。
2010年9月,在晉江市內坑鎮呂厝村北區發現一座券頂磚室唐墓,出土了1件完整的船形灶,長21.7厘米,寬10.4厘米,高8.5厘米,灶臺平面呈船形,懸空式灶門,灶門上端呈齒狀,灶面微凹,上有兩個灶眼,灶后端有翹起的煙孔,灶眼上置有一套釜、甑,釜為尖唇、撇沿、口微斂、鼓腹、圓底;甑為敞口、斜腹、平底,底中心有鏤孔。
相關閱讀
-
-
泉州花燈市級傳承人:父子秉持初心 傳承花燈技藝
這些融合刻紙、針刺、料絲等多種工藝的花燈,陸續被送往臺灣、廈門、漳州以及泉州市區、南安、晉江...更多
2019-02-19 08:50:12
-
-
20年珍藏如數捐借給學校 4000多年彩陶落戶泉州
“泉州是海上絲綢之路的起點,西北是陸上絲綢之路的必經通道,這批古陶器從大西北落戶泉州,‘一帶...更多
2018-12-11 16:29:25
-
-
泉州騎樓:鄉愁的符號 會隨歲月彌珍
騎樓不是泉州獨有,在福建的廈門、漳州,廣東的廣州、珠海以及海南等地,都可以見到騎樓。這騎樓建...更多
2018-12-10 11:39:22
-
-
泉州紀事1979年:企業“松了綁”廠長“說了算”
這一年,距離《福建日報》在頭版頭條刊登55位國有骨干企業廠長、經理的呼吁信《請給我們“松綁”》...更多
2018-11-27 09:33:57
-
-
泉州市第33屆戲劇會演 高甲戲《李光地》成功首演
昨晚,安溪縣高甲戲藝術保護傳承中心創編的高甲戲《李光地》在安溪影劇院首演,作為泉州市第33屆戲...更多
2018-10-23 09:48: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