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年珍藏如數捐借給學校 4000多年彩陶落戶泉州

2018-12-11 16:29:25 來源: 泉州晚報

0瀏覽 評論0

穿越時空 4000多年彩陶落戶泉州

東南網12月11日訊(海峽都市報記者 曾小琴 呂波 文/圖)歷史的大門緩緩開啟,歷經四五千年的彩陶,來到泉州師院古陶文博館里。這些古陶器,產于新石器時代中晚期至秦漢時期,其中有相當一部分來自馬家窯。

馬家窯文化是一支以彩陶發達而著稱于世的史前文化,泉州師院古陶館里的彩陶,共計138件,為旅澳華僑傅朝輝所捐借,涵蓋了馬家窯文化的馬家窯、半山、馬廠三個類型的古彩陶,還有齊家、辛店、宗日文化及秦漢時期的彩繪陶和哈拉巴文化彩陶。

“泉州是海上絲綢之路的起點,西北是陸上絲綢之路的必經通道,這批古陶器從大西北落戶泉州,‘一帶一路’因為這批數千年的古陶器有了這樣美好的交集,非常有意義。”傅朝輝如是說。

泉州師院古陶館于今年8月開始布館,12月1日正式開館。

20年珍藏如數捐借給學校

昨日,遠在澳大利亞的傅朝輝接受了海都記者的采訪。

他說,接觸這些陶器,還得從20多年前談起。當時,他到西北經商,結交了幾位考古專家,發現民間流通著一些當地出土的遠古彩陶,非常有歷史價值且非常精美,但卻得不到很好的保護。出于對這些彩陶的熱愛,傅朝輝產生了收藏的想法。由于經濟條件尚可,在眾多專家朋友的指導下,他開始了漫長的收藏之路,一件一件慢慢收集。到了2011年,總共收集到138件,花費了他大部分的財力。

將一生所愛捐借于泉州師院,傅朝輝說,這也是緣分所至。2011年年底,他們全家移民澳大利亞。出國前,他想給這些古陶找個合適的去處。得知此事,他的好友、泉州師院辦公室主任黃江昆馬上向校領導匯報情況,校長李清彪和書記游小波特別重視,李清彪還親自到青海,與傅朝輝洽談此事。

考慮到泉州師院設有歷史專業,有一批懂歷史、愛文物的研究者,這些古陶器對學生們更有價值,因此,他將自己的寶貝們如數送到泉州師院。

古彩陶見證一個時代的變遷

“這些陶器的做工精細程度和造型,折射出那個時代的變遷,從鼎盛到衰落的發展史。”談起這些古陶器,泉州師院文學與傳播學院副院長劉文波表示,這些陶器產于新石器時代中晚期,那時是石器時代進入陶器時代的過渡期,也是人民生產生活水平進入一定階段的產物。從陶器的紋飾和器形來看,當時的人已不僅僅將陶器用于簡單生活所需,也用于審美,開始注重其藝術性。

劉文波介紹,1924年,甘肅省臨洮縣馬家窯遺址被發現,馬家窯文化因而得名,作為人類較早的文明標志,馬家窯彩陶文化開啟了中國的繪畫史。新石器晚期,青銅器出現,貴族開始青睞于使用青銅器,陶器更主要是面向普通百姓,整體制作也相對比較粗糙,少了先前的紋飾。

談到古陶器的價值,劉文波認為,更多體現在其文化的傳承。“泉州是歷史文化名城,素有‘多元文化寶庫’之稱,海洋文化凸顯。而馬家窯文化則體現的是內陸文化,這些古陶器來到泉州,兩者兼容,展現出泉州人的包容性。”

劉文波表示,古陶館落戶泉州師院,有利于學校專業教學實習、研習觀摩,提升學校深厚的人文積淀和文化品位。據了解,今后古陶館將每周定期開放兩三天,向學生們展示這些古陶器,學校也將培訓一批學生志愿者,在保護文物的同時,傳播傳承中華民族的文化,并成為泉州師院對外交流的一個窗口。

[責任編輯:林春婷]

相關閱讀

泉州花燈市級傳承人:父子秉持初心 傳承花燈技藝

泉州花燈市級傳承人:父子秉持初心 傳承花燈技藝

這些融合刻紙、針刺、料絲等多種工藝的花燈,陸續被送往臺灣、廈門、漳州以及泉州市區、南安、晉江...更多

2019-02-19 08:50:12
泉州騎樓:鄉愁的符號 會隨歲月彌珍

泉州騎樓:鄉愁的符號 會隨歲月彌珍

騎樓不是泉州獨有,在福建的廈門、漳州,廣東的廣州、珠海以及海南等地,都可以見到騎樓。這騎樓建...更多

2018-12-10 11:39:22
泉州紀事1979年:企業“松了綁”廠長“說了算”

泉州紀事1979年:企業“松了綁”廠長“說了算”

這一年,距離《福建日報》在頭版頭條刊登55位國有骨干企業廠長、經理的呼吁信《請給我們“松綁”》...更多

2018-11-27 09:33:57
泉州市第33屆戲劇會演 高甲戲《李光地》成功首演

泉州市第33屆戲劇會演 高甲戲《李光地》成功首演

昨晚,安溪縣高甲戲藝術保護傳承中心創編的高甲戲《李光地》在安溪影劇院首演,作為泉州市第33屆戲...更多

2018-10-23 09:48:55
泉州這些百歲老人 他們“武”能揮鋤“文”有妙筆

泉州這些百歲老人 他們“武”能揮鋤“文”有妙筆

百歲之人稱期頤。期是期待,頤是供養,意謂百歲老人飲食起居不能自理,一切需要別人供養照顧。更多

2018-10-18 09:05: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