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從"帝國的墳墓"阿富汗撤軍 美國最新動作意味著什么?
2017-08-23 08:38:39 來源: 俠客島
0瀏覽 評論0條
美國總統特朗普于當地時間8月21日晚間發表全國電視講話,強調美國不會從阿富汗突然撤軍,但也不會像以前那樣花大代價推行民主。他要求印度等盟友在阿富汗問題上提供大力協助,同時,還警告巴基斯坦“不要庇護恐怖分子”。
對特朗普的這一表態,微信公號“俠客島”22日進行了解讀,觀察者網轉載如下:
【解局】不從“帝國的墳墓”撤軍,美國最新動作意味著什么?
北京時間2017年8月22日上午9時,特朗普做了一次最新的電視講話。主題出人意料:“美國不會接受從阿富汗撤軍”。他同時呼吁,印度和巴基斯坦應該在解決阿富汗問題上“多出力”。
發表講話的地點也很有意思,就在剛剛發生騷亂的弗吉尼亞州。
這就很有看點了。要知道,雖然特朗普一向反對奧巴馬的許多政策,但他在競選時也并不支持向阿富汗和伊拉克增兵,因為別國安全事務“不應該由美國買單”,美國國內還有很多事情要做。那么,是什么讓特朗普有了這樣的突然轉變?在阿富汗這座“帝國的墳墓”,美國又準備搞點什么新動作出來?
阿富汗位置示意圖(谷歌地圖僅供參考)
墳墓
說實話,對于阿富汗,普通人除了知道有塔利班,打過仗,比較亂,可能還真就沒有什么別的直觀認識了——而對特朗普要說服的美國人民來說,唯一的直觀印象大概就是,美軍已經在這里打了16年的仗,史上最長,沒有之一。
這里是“帝國的墳墓”。位于中亞、南亞和西亞的結合部的阿富汗,戰略位置極其重要。歷史上,沙皇俄國、印度莫臥兒王朝、大英帝國,都曾染指這一地區。著名的“大博弈”(The Great Game)一詞,就是源于沙俄與大英帝國自19世紀中期至20世紀初、以阿富汗為中心展開的戰略競爭,博弈的主要目的則是爭奪中亞控制權。
之后,阿富汗三次抗擊英國侵略,終獲獨立;之后1979年蘇聯入侵阿富汗,這場戰爭持續近10年,消耗了蘇聯大量國力,成為蘇聯在撤軍兩年后解體的原因之一;同時,在反蘇期間,一個群體悄然誕生——“圣戰者”。
圣戰者是誰培養、用來反對蘇聯的?不用多說。戰爭結束后,在沒有外國侵略者的情況下,阿富汗戰亂仍頻、民不聊生,這直接導致了“塔利班”的誕生,隨后,塔利班以摧枯拉朽之勢占領了阿大部分國土,建立了“阿富汗伊斯蘭酋長國”。這一事件鼓舞了伊斯蘭世界中的原教旨主義分子,“基地”組織也在這一過程中逐漸強勢,宗教極端主義在世界各地發展壯大。
蘇聯撤軍
之后的故事我們就熟悉一些了。塔利班包庇“基地”領導人本·拉登的做法,直接誘使美國于2001年10月7日出兵阿富汗,進行名為“持久自由”反恐戰爭,美國正式成為阿富汗問題的一方;2014年底,北約國際安全援助部隊(ISAF)結束了在阿富汗境內的戰斗任務,并撤出主要部隊,同時保留1.3萬名駐軍,于2015年1月1日起進行北約“堅定支持”任務,主要培訓阿富汗國家安全力量、提供咨詢和協助。
之所以不厭其煩地勾勒這段歷史,是為了讓大家更好地看清阿富汗問題的來龍去脈。彼此沖突的不是兩方,而是多方,解決起來當然麻煩。
相關閱讀
- (2014-07-17)阿富汗汽車炸彈襲擊致43死 塔利班否認與其有關
- (2014-08-06)美軍少將在阿富汗被武裝分子打死 系越戰后首例
- (2015-12-10)阿富汗坎大哈機場遭襲死亡人數增至46人 36人傷
- (2015-12-22)阿富汗高官發帖求援:塔利班來了,在線等挺急的
- (2016-02-26)阿富汗塑料袋球衣男孩獲得梅西親筆簽名球衣(組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