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再炒南海問題 媒體:水太深 別瞎攪和(圖)

2016-09-29 09:02:32 來源: 俠客島

0瀏覽 評論0

近日,圍繞“不結盟運動首腦會上新加坡炒作南海問題”一事,新加坡駐華大使羅家良杠上了《環球時報》和該報總編胡錫進。雙方你來我往,已針鋒相對論戰了四個回合,說法截然相反。那么,真實的情況究竟如何?

交鋒

事情起于《環球時報》2016年9月21日刊登的《不結盟運動首腦會新加坡妄提南海仲裁》。該文指出,在第17屆不結盟運動峰會中,“新加坡曾執意要求塞入為菲律賓南海仲裁案背書的內容,企圖強化成果文件涉南海內容,由于多個國家明確反對未能得逞。”

9月26日,羅家良指責該報21日的報道罔顧事實。他表示,關于提議在成果文件中增加南海共識內容一事,“不是臨時決案或任何單一東盟國家主張的”,“是東盟一致和共同的立場,也是東盟十國根據第49屆東盟外長會議聯合公報所達成的共識。”——意思就是,這是東盟全體的事情,不能賴到新加坡頭上。

羅大使還指出,“東南亞相關段落,包括涉及南海的內容,自1992年起就已納入不結盟運動峰會的最終文件,并以東盟共識為基礎定期進行更新”,峰會輪值主席國伊朗和東道國委內瑞拉拒絕此提議的做法,不符合不結盟運動的慣例。

9月27日,胡總編復信稱,“《環球時報》記者是根據參加不結盟首腦會議的知情人士介紹情況寫成此文的,信息源嚴肅、可靠,文章寫的就是真實情況,因此不能同意羅家良大使對此報道的指控”。他在信末還提醒到,“您的國家在南海問題上做過頭了”。

9月28日凌晨,羅大使再次致函。他強調,報道依據的是只言片語的、匿名的不完整信息,而新加坡全程參與了峰會的討論;他還出示東盟主席國老撾的信函稱,“不結盟運動峰會主席國并沒有拒絕新加坡的要求,而是不合規矩地拒絕了東盟要求以東盟共識更新有關東南亞地區段落的內容。”

盡管細節還有待披露,但基本事實還是很清楚的。新加坡和東盟國家試圖在不結盟峰會成果文件中增加東盟內部達成的關于南海問題的新共識,被峰會拒絕。綜合各種信息看,《環球時報》和胡的敘述基本屬實,但可以補充更多細節;羅雖然辯論套路占優,但回避了根本的問題,顯得有些虛偽——他的論述始終沒有觸及實質:究竟新加坡有沒有這個想法、有沒有這樣做?

套路

羅大使所謂“新加坡沒有在提議上面做太多的工作”的說法,說服力并不大。這只是面子上的套路。稍微懂點常識的明眼人都不難了解,此類成果文件的磋商功夫更多的是在幕后,在走廊或咖啡館,而非在正式會議上。

作為東盟外交方面的“燈塔”或精神領袖,新加坡積極推動此事責無旁貸。沒有新加坡等國的壓力,老撾斷然沒有理由做此提議。新加坡即便不是該提議的主導,也是非常重要的參與者。

事實上,27日,中國外交部也間接證實了這一點:“不結盟運動并非討論南海問題合適場合……事實很清楚,極個別國家堅持要求在成果文件中片面渲染有關涉南海內容,但這并沒有得到不結盟運動絕大多數成員國的贊同,有關內容也沒有反映包括中方在內的南海問題相關方的共識”。

基于新加坡在南海議題上的一貫表現,加上《環球時報》和外交部披露的信息,我們可以推測出一個故事的梗概:新加坡確實在臺前幕后推動了這個提議,雖然具體做法可能未必那么露骨和業余。

在島叔看來,問題的實質在于:新加坡明明在南海問題上已經選邊站了,卻還在強調自己“不持立場、只堅持基本原則”。

炒作

這并非新加坡首次在國際上炒作南海議題。

比如,今年4月,李顯龍表示,“在中美亞洲爭霸過程中,亞洲國家心向美國,如果舉行’秘密投票’的話,每一個國家都會贊成美國在亞洲地區有更廣泛的介入,不管他們在公開場合怎么表態”;6月的玉溪會議上,新加坡巡回大使表示,中國似乎“在干涉東盟內部事務”、“分化亞細安(東盟)”;8月,李顯龍訪美時更是公開表示,“臨時仲裁庭的裁決對各國的主權聲索做出了’強而有力的定義’,希望各國尊重國際法,接受仲裁結果”。這一次交鋒,也是新加坡南海政策的一次余波。

說起來,新加坡并非南海爭議相關方,近年來卻不遺余力的推動南海問題多邊化與國際化,甚至比部分爭議方都要積極,且在建設基于國際規則(Based on rule of law)的海洋秩序方面與美國、日本等國共同點很多,頻頻遙相呼應、彼此附和。問題是,新加坡在南海既不爭地,也不爭水,到底圖什么?

[責任編輯:陳健]

參與評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