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大校長劉偉:4萬億加10萬億刺激政策真的做錯了

2016-06-22 18:09:21 來源: 中國經營網

0瀏覽 評論0

供給側改革需要需求管理

第三個問題,既然提出了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那么有幾個問題需要在理論和政策上進行考慮。第一個問題,運用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如何對待需求和供給的關系?一個重要的問題是管住需求、管好需求才能真正的推動有效的供給側管理,所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不是不需要需求側的政策,但是要協調好,協調在兩個方面,一個方面是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需要一定的有效需求作為前提,最后經濟增長還是要有需求拉動的,不能是無效的需求,必須是有效的需求,這種有效的需求靠創新驅動,形成有效的需求。

第二,需求和供給側之間要結合好,需求在短期之內恐怕要適度的擴張,如果過度擴張的話,會從根本上瓦解供給側結構性管理的效果,供給側結構性管理關鍵指調結構,把那些不適應、低效率、缺乏競爭力的產業淘汰掉,這個時候市場的需求一定要控制好,如果市場需求在這個時候膨脹起來,破銅爛鐵都可以賣掉,我為什么要調結構?這就會加劇產能過剩、加劇經濟泡沫化,所以一定要對經濟有適當的管控。

一方面要有高質量的需求來支持供給側增長,一方面要適度把經濟增長控制好,這就是長期和短期。短期來說,都是過日子,我現在先給把經濟刺激起來,至于是不是產生一堆垃圾和泡沫,下任再說,還不知道哪天誰來呢。但這不行,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在這種需求的態度下肯定推行不了,所以要管理好需求與供給的關系。

第二個問題,在體制上,供給側結構性管理就是要處理好政府和市場的關系。供給側和需求側的政策有一個很大的不同,就是供給側的政策直接影響的是生產者,而需求側管理政策更多影響的是消費者,他刺激的是需求或者購買者,所以如果在這種情況下有兩個方面的問題,一個方面,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政策直接影響的是企業,而企業作為市場主體的權利在經濟和法律制度上得不到充分保障和尊重的話,可能導致政府對市場主體行為的過度的、隨意的干預,甚至可能退回到計劃經濟去。我們大家并不陌生,政府對企業的直接干預,比如關停并轉,過去就是這么做的,輕車熟路,所以中國引入供給側改革特別要處理好政府和市場的關系,政府的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要通過市場來實現而不是行政直接實現,因為供給側結構管理本身的特點就是直接影響生產者,影響廠商,如果你不是通過市場去發揮作用,而通過行政直接作用,很可能導致對市場經濟的否定,這個是我們不愿意看到的,也是歷時表明不成功的。

我們能不能真正的在經濟哲學上把市場所要的自由和社會化生產的自覺的社會性所要求的自覺統一起來,理論上能認識到這兒,在機制上,政府和市場的關系真的能處理好,中國特色的宏觀經濟學在世界上就能立得住,所以實際上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提出更深層次的問題,是基本制度下的經濟理論哲學問題,他的價值取向問題,這是我們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要注意的第二個問題。

[責任編輯:陳健]

相關閱讀

參與評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