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碼中財辦:劉鶴和他的同事們從幕后走向前臺
2016-06-14 19:14:21 來源: 中國新聞周刊
0瀏覽 評論0條
圖
盡管人事不公開,但外界仍通過陸續披露的零散信息,拼湊出了中財辦的領導班子。這個“一正六副”陣容包括主任劉鶴(兼任國家發改委副主任)、副主任陳錫文(兼任中央農村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主任)、楊偉民、易綱(兼任央行副行長)、韓俊(兼任中央農村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副主任)、舒國增和朱光耀(兼任財政部副部長)。
新版體改委?
今年4月,一場名為中美建筑節能基金項目的圓桌會議在北京召開。這個囊括了中國建筑總公司、中國工商銀行、萬科集團、陶氏化學、通用電氣、霍尼韋爾國際、高盛等中美兩國多家知名企業的項目,旨在加強雙方合作,推動節能建筑的發展。而這背后的操盤手,是美國保爾森基金會和中財辦。
除了高端的國際會議外,中財辦的身影還出現在打擊擾亂金融秩序的行動中。去年年末,互聯網金融P2P(即點對點)信貸深陷非法集資漩渦,e租寶、申彤集團等金融機構紛紛遭到調查。后來有媒體透露,牽頭組織這次打擊非法集資活動的,除了公安部,還有中財辦。
在知名經濟學者劉勝軍看來,中財辦不論是影響力的擴大,還是地位的強化,都已是不爭的事實。他對《中國新聞周刊》分析,理解這個現象的一個重要背景是,中共在十八屆三中全會上提出了一份詳細且帶有時間表的改革計劃。
“這些計劃的推進和落實需要一個級別高、協調能力強,同時超越部門利益的機構。”劉勝軍說,“現在看來,中財辦在很大程度上扮演了這樣的角色。”
在2013年11月十八屆三中全會召開前夕,劉勝軍曾撰文呼吁設立“國家改革委員會”或恢復體制改革委員會(簡稱體改委,后來更名為體改辦,即國務院經濟體制改革辦公室。2003年并入國家發改委),以推動往后越來越艱巨的改革任務。
劉勝軍表示,每一輪改革都是政府的自我革命,必須要承認“屁股決定腦袋”這個樸素的道理。他在建議中說,上世紀八九十年代的體制改革,之所以能取得實質性進展,一個關鍵因素就是成立了利益相對超脫的體改委。
體改委的設立,有效地弱化了各個政府部門的“部門利益”,在設計合理的改革方案方面發揮了關鍵作用,為市場經濟體制的確立、股份制改革和證券市場的設立、財稅制度、金融制度、城鎮職工養老保險制度、城鎮住房制度、流通體制、土地制度等重大改革事項做出了歷史性貢獻。
“以中國當下的改革形勢而言,部門利益的藩籬和官員維護手中權力的誘惑,比上世紀90年代要嚴重得多。改革的主要障礙,已不是意識形態,而是既得利益。”劉勝軍說,“恢復體改委或設立新的國家改革委員會,應當成為重啟中國改革的一個必要且可行的現實突破口。”
后來的事情大家都已經知道,在十八屆三中全會上,中央成立了級別更高的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簡稱深改組),負責改革總體設計、統籌協調、整體推進和督促落實,習近平親自任組長,并把辦事機構設在中央政策研究室。
在這次會議上,中共提出的300多項改革內容,幾乎涵蓋了國企、金融、財稅、政府職能、城鎮化、司法、人大制度、反腐、對外開放等所有的領域。
“這是一個龐大的計劃。中央政策研究室顯然無法獨自完成所有的任務,它需要把任務分解下去,讓更多的部門來承擔。”一位接近中央政策研究室的官員對《中國新聞周刊》說,“其中,承擔經濟領域改革的就是中財辦,由它來具體負責各項經濟改革任務的推進和落實。”
從公開的信息看,中財辦的確承擔了這方面的任務。一個例子是中央在去年底提出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后,此后中財辦圍繞這一主題組織了多次調研,并帶有明顯的督促意味。有媒體梳理發現,為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今年3月至4月間,中財辦在一個月的時間里三次南下江蘇。
在這波調研中,最先到江蘇的是中財辦五局局長王志軍。3月10日,他在南京主持召開了江蘇省發改委、經信委、財政廳、住建廳、國資委等部門參加的座談會,了解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落實情況,特別是鋼鐵業去產能、房地產業去庫存的進展。
緊隨其后的是中財辦主任劉鶴,他調研的重點依然是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除了與主管經濟工作的黨委、政府部門負責人和企業家座談外,他還分別會見了江蘇省委書記羅志軍、省長石泰峰,就當前經濟形勢和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作了交流。
劉鶴離開不到兩周,4月7日,江蘇省委、省政府召開全省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工作會議,對此做出全面部署。省委機關報《新華日報》在報道中披露,參加會議的除了省委書記、省長、省委常委、副省長及各省轄市主要負責人外,還有來自中財辦的代表。
十八屆三中全會召開之前,曾有學者建議做實中央財經領導小組及中財辦,增加內設機構和人員編制,中央給予充分授權,使之具有權威性、超脫性,成為中央直接領導、獨立于行政部門的專門機構,類似于美國國家經濟委員會或美國總統經濟顧問委員會。
現在看來,在推進改革任務落實的過程中,中財辦已經達到了做實的目的,不僅職能得到了充實,而且影響力也日益擴大,更多的地方政府開始重視與它的聯絡。
今年3月21日,陜西安康在官方網站上發布喜訊稱,該市被中財辦確定為經濟運行聯系點。消息說,這將有利于該市發展思路、發展措施、發展成效進入決策層視野……對該市搶抓“十三五”發展機遇,具有十分重大的意義。消息還披露,目前中財辦在全國共有16個聯系點,目的是“準確判斷全國經濟運行形勢,加大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力度”。
一些地方領導也主動與中財辦接觸。比如,2016年4月15日出版的《廈門日報》報道說,該市委書記王蒙徽進京拜會中財辦,與副主任楊偉民舉行了座談,“匯報該市深化改革創新、推進轉型發展的有關工作情況,”“希望中財辦繼續給予廈門大力的指導和支持。”
劉勝軍在采訪中認為,中財辦的當務之急,就是協助中央落實好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的改革方案,“啃下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這樣的硬骨頭。”
相關閱讀
- (2015-02-06)發改委現兩位黨組副書記格局 劉鶴任黨組副書記
- (2016-01-18)英媒:股市匯市大波動后 劉鶴與美財長通電話
- (2016-02-02)智囊劉鶴:為供給側改革探路 試圖馴服經濟危機
- (2016-03-21)劉鶴要求發改委提高改革方案制定質量 提兩個要求
- (2016-05-17)中財辦領導班子兩年多次擴容都大有來頭 頻密調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