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久彌新石湖港

2017-03-07 10:44:05 來源: 泉州企業家雜志

0瀏覽 評論0

“以前,許多與林鑾渡毗鄰而居的村民,根本不知道林鑾渡的價值,剛開始修復工作推進得并不順利,改變本地村民的想法首當其沖,”郭志猛說到,“再加上2002年“海上絲綢之路:泉州史跡”申報世界文化遺產,石湖村民曾配合過一次林鑾渡遺跡全面修復,然而當時申遺沒有成功,無疑使村民產生了懷疑、不理解的情緒。修復工作遇到困難在所難免。”

隨著各級對林鑾渡的重視不斷加強,變化也在石湖村悄然發生——

一方面,社會的重視悄悄影響著村民的想法,郭志猛粗粗算了一下,去年一年,他接待的各類專家不少于20批次,一個個學富五車的專家,帶來了石湖村、林鑾渡鮮為人知的輝煌往昔……

另一方面,郭志猛牽頭走進家家戶戶去“講故事”。他發動村兩委學習林鑾渡的史料,鼓勵他們將林鑾渡的歷史和保護價值通過故事向村民們娓娓道來。同時,號召當地的老人向后輩講述他們所知道的林鑾渡的故事,激發村民保護林鑾渡的意識。

一番努力,如今,林鑾渡的故事在石湖村已家喻戶曉,隨之而變的是,村民們對保護林鑾渡的態度也從置若罔聞到全力支持。

郭志猛舉例說,以前村民會隨意在林鑾渡口扔垃圾,現在不會了,如今的渡口見不到一塊垃圾;以前家家戶戶會隨心所欲地裝修房屋外墻,而今在動工前,都會先到村里問問這樣做是否符合申遺標準……村民們都在用自己的行動還原著林鑾渡。

得到村民的支持后,郭志猛便著手整治林鑾渡景觀,不到兩個月時間,周邊的養殖池、房屋、墳墓等,或拆遷、或進行立面改造。

“我們什么時候拆呢?”郭志猛告訴記者,這是他常常聽到的最開心的一句話,現在村里的村民都會主動配合遺產點環境整治工作,人人護遺的氛圍愈發濃厚。

經過“全村總動員”的修復,如今,一度被忽視的林鑾渡呈現出了它的本來面目,它的存在,直觀地告訴世人,此地曾書寫過波瀾壯闊的航海史,而今仍活躍在海絲商路上的石湖人終于有根可尋了!

郭志猛始終記得石獅市委書記朱啟平的一句話:“林鑾渡,不只是石湖的林鑾渡,更是世界的林鑾渡。”他深知,守護林鑾渡,正是守護傳承千年的“海絲精神”。

石湖人:悉心傳承“林鑾渡”

天時地利,上世紀八十年代,改革開放的春風吹進了石湖村。嗅到航運機會的石湖村民,將漁船改成簡易運輸船,干起了海上運輸,沉寂多年的海絲商路再次熱鬧起來。

安通控股董事、總經理郭東圣的父親率先成立了石獅船運公司,成為這波海運熱潮的帶頭人。他引進了石湖村的第一艘鐵皮船,恢復了石湖村通商海外的“商路”。2002年,郭氏兄弟把父親留下的一艘鐵殼船駛出林鑾渡,父輩的海上運輸業在他們手中重振并發揚光大。

在石湖村,70%以上的村民從事與航運相關的職業,而石湖村所有的商船,都與安通控股有合作。

從最早純粹的海上運輸業,到不斷開拓的“物流+金融、物流+資本運作、物流+信息化”的經營道路;從簡單的通往上海浙江杭州的航線,到現在通往全國航線,再到即將開通到胡志明市、馬尼拉、雅加達等海外航線。郭氏兄弟一直致力于重振海絲商路。

隨著時代發展,林鑾渡已無法滿足現代航運需求。在林鑾渡直線距離不到一公里的區域,崛起了石湖新港,郭氏兄弟的安通控股占據了石湖新港吞吐量的三分之二。“最讓我激動的事是看著新建成的商船緩緩駛入大海,開啟它航運使命的瞬間”,郭東圣說。

千年來,無數商船從林鑾渡起航;如今,以安通控股為代表的現代公司名下的商船從石湖新港駛向世界。變化的只是渡口名稱,不變的是“海絲商路”的不斷開辟,永續傳承的海絲精神更是歷久彌新。每年的正月十五是英烈侯誕辰日,石湖村至今保留著祭拜海神的傳統,承辦此次活動是石湖村每個人的愿望。今年承辦者被郭東圣家族博得,以此為契機,郭東圣家族有意牽頭舉辦第一屆石湖海絲文化節,讓更多海絲文化元素、氛圍慢慢地在村里蘇醒、孵化!

[責任編輯:陳玉玲]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