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夷新張力——武夷山市探索經濟新常態觀察
“武夷水秀”全球首家瀑布劇場
為弘揚朱子文化,武夷山市在對五夫鎮興賢街進行“革面”改造、修復的同時,武夷山市堅持活化傳承,推動朱子文化進校園、進機關、進企業、進鄉村、進社區、進家庭。
首先是恢復書院教育,每年舉辦六次“武夷書院講壇”,打造常態化普及朱子文化的高層次平臺;其次是開展校園朱子文化年活動。推出舉行“敬師禮”“成年禮”、開設校本課程、開展美德少年、美德教師評選等六項活動。把朱子文化等地方文化教育納入中小學教育計劃,編輯完成一批課本教材,已出版《朱子小學讀本》、《中華蒙學經典之小學》。
再就是把朱子文化元素注入城市“骨子里”。加快在高速路口、主要干道、車站機場、公園廣場等,設計建設有關朱子文化的壁畫、石刻、名言警句。目前已在主干道以朱子“四本”為主題,完成300多面燈桿廣告的設置,在高鐵站前廣場和管理中心注入朱子文化元素。
張力之美
武夷之美,美在三產聯動、互為發展的張力上。
對于武夷山而言,經濟發展是目標,而生態保護是底線,經過傳統茶產業從粗放型向精細化的轉型,武夷山找到了適合自己的發展的路子,那就是做精現代農業,做巧綠色工業,做強現代服務業。
農業方面,持續打造“三園帶八區”現代農業發展格局,加快推進省級農民創業園、武夷煙草科技園和五夫國家農業綜合開發現代農業園區等項目建設。
工業方面,突出園區平臺建設。發展功能性食品、茶葉精深加工、生物醫藥、旅游工藝等低碳環保綠色工業,著力將生態創業園區打造成為綠色低碳產業園。實施企業改制上市、新三板掛牌等扶持政策,大力培育龍頭企業。紅天下茶業大紅袍茶葉于7月1日登陸華東林業產權交易所成功上市,武夷山企業上市工作取得突破性進展,實現“0”的突破。
現代服務業方面,深入實施迎高鐵旅游產業促進行動計劃,推進全域旅游發展,不斷豐富和完善旅游產品體系。突出文化旅游融合發展,重點打響朱子文化品牌,成功舉辦兩期“武夷書院講壇”活動,積極籌備紀念朱熹誕辰885周年暨中國(武夷山)朱子文化節活動,持續完善五夫古鎮總體規劃,打造武夷山朱子文化生態園。持續開展“一元門票游大武夷”活動,開展“清新福建•快樂武夷”、“武夷山水秀•清新高鐵行”等旅游營銷,融入京福、滬昆高鐵旅游城市聯盟、(中國)山岳旅游聯盟等區域合作平臺。
武夷山三產之間的關系,往往是“剪不斷”的,以五夫鎮為例。
除了“朱子文化搖籃”這塊黃金招牌,五夫鎮還是著名的“白蓮之鄉”,借助朱子文化帶動五夫鎮旅游的契機,五夫鎮傾全力打造“萬畝荷塘”、“四季”花海。已完成10000畝白蓮種植,建立1000畝白蓮示范基地,完成千畝核心示范基地內觀賞亭、游步道、夜景燈光等配套旅游設施建設。中國•五夫“荷花節”活動,打響了“五夫白蓮”品牌,帶動蓮農增收和鄉村休閑旅游發展;引進花世界花卉基地建設項目,連片花卉種植800余畝,鮮花種類達40余種,今年5月對外開放。引進梅花源項目,已完成梅花移植約200畝,新種植美人梅、綠梅、宮粉梅、豐后梅等20個品種,五夫鎮成為四季均有鮮花盛開的“花世界”。
朱子文化為五夫鎮吸引來了游客,白蓮與鮮花的規模化種植,豐富了五夫鎮的旅游內容,同時白蓮、蓮藕、田螺、黃鱔、泥鰍等白蓮生態立體種養殖的產品經過深加工,就可以成為游客的伴手禮,而旅游與農業產品的收入,又可以進一步保護、弘揚朱子文化,如此,便形成了一個良性循環。
這樣的良性循環,其實也是武夷山三產間聯動互為的一個縮影:優勢的生態與人文條件促成了旅游業的蓬勃發展,吸引越來越多的人來到武夷山;而武夷山特色的現代農業豐富了旅游產品和旅游商品;而從農產品到旅游商品的深度加工則帶動了綠色工業的發展;最后,旅游與工業帶來的效益又可用于生態與人文的保護。
自然資源的承載能力有限,而歷史文化釋放的張力無限。
單一產業產生的效果有限,而三產聯動發揮的效應無限。那么當歷史文化的張力與三產聯動的效應相結合,呈現出的又會是怎樣的一番景象,期待武夷山給出的答案!
相關閱讀
- (2015-01-04)政企新常態,你準備好了嗎?
- (2015-07-16)印尼共度“家鄉日”探尋僑情新常態
- (2014-04-12)陳鴻橋:培育中國經濟新未來
- (2014-07-07)后起之秀郵儲銀行 小投資獲大收益
- (2014-09-09)陳永鵬:“三為”顯真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