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從福州走出的偉大女性 將一生獻給建筑學術事業
2021-07-27 10:28:23 來源: 福建日報
0瀏覽 評論0條
就其一生的專業學識與基本成就而言,林徽因并非僅如眾人熟知的詩情滾滾和劇談滔滔的“客廳”太太,她不是專寫風花雪月詩篇的多愁善感女子,不是小鳥依人的柔弱附庸,而是一位從福州走出的偉大女性。她集美貌、才情、功業于一身,是融美術家、教授、文學家于一體的女學者。準確地說,她是中國第一位女建筑師,是中國傳統文化的執著守護者和嚴謹研究家。
“必有唐構”的苦旅
林徽因16歲隨父出洋考察,歷經歐洲諸國,20歲入讀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本擬與同道戀人梁思成共讀建筑學,因形格勢禁而入讀美術學院,卻堅持選修建筑學全部課程,畢業后竟成建筑系“建筑設計課兼任講師”。
林徽因對建筑學的愛好和審美觀點,驚動了美國傳媒界。1926年1月17日,美國《蒙他那報》刊登一篇采訪林徽因的報道,題目叫《中國女孩獻身于拯救她的國家藝術——在美國上大學的林徽因與破壞東方之美的虛假建筑作斗爭》,清楚地揭示她對荷蘭和英國工匠損害中國城市建筑的態度。她認為,西方國家在中國修建的建筑,搞的是西式裝飾,是對東方建筑的褻瀆,是對中國本土和特有藝術的粗暴剝奪。她主張學習所有藝術的基本原理,用以設計建造屬于我們自己的東西。由此可見她對祖國建筑藝術深摯的熱愛,對中西文化交融深刻的理解。
這時在學的林徽因,還不到22歲,真是有志不在年高,有識不獨老成。林徽因24歲賓大畢業,與梁思成婚后的蜜月之旅是在歐洲考察西方建筑,以此為起點,開啟他們回國后考察國內古建筑的旅程。
1932年至1937年7月,梁林二人常結伴同行,連續對中國古建筑進行開創性的調查研究,為創立中國建筑學作準備。夫婦倆先后到沈陽、北平、河北、山西、浙江、江蘇、山東、河南、陜西9省(市)近40個縣考察,這是在兵荒馬亂、舉步維艱中獨立進行的文化苦旅。那時在鄉野間調查條件十分艱苦,如林徽因所說:“餐風宿雨,兩周間艱苦簡陋的生活,與尋常都市相較,至少有兩世紀的分別。”
梁思成敘述的經歷是:“我們騎驢入山,在陡峻的路上,迂回著走,沿倚著崖邊,崎嶇危險。”“我們到達豆村附近的佛光真容禪寺,瞻仰大殿,咨嗟驚喜。我們一向所抱著的國內殿宇必有唐構的信念,一旦到此得到了一個實證了。”這是長途苦旅后的驚喜收獲,由此擊破了日本人的妄言——中國國內已無唐構殿宇建筑,要研究須到日本。他們夢寐求證的“必有唐構”信念,由此得到確認,其樂可知,其探真求實精神更令人感動。
舊中國考古工作者的艱苦經歷貫穿調查全過程,請看梁思成的自述:佛光寺正殿“斜坡殿頂的下面,有如空閣,黑暗無光,只靠經由檐下空隙,攀爬進去。上面積存的塵有幾寸厚,踩上去像棉花一樣。我們用手電探視,看見檁頭已被蝙蝠盤踞,千百成群地聚擠在上面,無法驅除……照相的時候,蝙蝠見光驚飛,穢氣難耐。而木材中又有千千萬萬的臭蟲(大概是吃蝙蝠血的),工作至苦。我們早晚攀登工作,或爬入頂內,與蝙蝠臭蟲為伍;或爬到梁中構架上,俯仰細量,探索唯恐不周到,因為那時我們生怕機緣難得,重游不是容易的”。
相關閱讀
-
-
機器人與演員同臺演出木偶戲:《春江花月夜》
機械臂舞動木偶,演員用十指控制木偶,哪一個更有韻味?近日,故宮鼓浪嶼外國文物館上演了一出獨特版...更多
2021-06-25 16:10:08
-
把佾舞知識傳遞到學生身邊 打造閩都特色文化亮點
7月19日,在福清市陽下北林小學,由36名學生組成的佾(yì)舞隊正在認真集訓,準備參加在福州...更多
2021-07-23 11:12:36
-
集結閩西非遺主題精品力作 保護傳承文化遺產
近日,由龍巖市委宣傳部、福建省藝術館、福建省美術家協會、福建省畫院、龍巖市文化和旅游局共同主...更多
2021-07-20 10:34:11
-
黨城村帶你穿越回明末清初 清古民居正在全面修繕
建甌市東游鎮黨城村,素有錢糧跨五縣,八閩君子鄉,東河金黨城的美稱,自古以來因富庶繁華而遠近聞名...更多
2021-07-19 11:45:45
-
全國文物普查中 發現現存實為罕見木廊橋
黃村是建甌市迪口鎮一個非常偏僻的自然村,在第三次全國文物普查中,文物普查人員在這里意外發現了...更多
2021-07-19 11:43: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