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銀行行長金墉:發達經濟體對全球化不滿
2016-10-08 15:16:41 來源: 觀察者網
0瀏覽 評論0條
10月7日,BBC報道了之前對世界銀行行長金墉的專訪。在采訪中,金墉認為目前全球化在發達國家中存在著對全球化的反對情緒,因為全球化導致發達國家國民失去了工作。
世界銀行行長金墉
世界銀行行長(World Bank)行長金墉(Jim Yong Kim)接受BBC采訪時表示,全球化帶來的自由貿易并沒有帶來全面的成功。
世行通常為發展中國家提供貸款。在一份內部文件中,世行認為全球化帶來的“調整代價高出預期”,包括如何為失業的工人提供幫助等。
金墉告訴BBC記者,盡管自由貿易是全球增長的最有力的引擎,但發達經濟體民眾對全球化感到不滿可以理解。
“他們的感覺是,我的生活水平低于父輩,而且子女一代的生活水平似乎還會更差。”
“這種擔憂真實存在。但解決的辦法只有提供更加有效的社會保障,建起社會安全網絡,大家一起認真考慮如何為了將來的工作掌握新技能。”他說。
金墉稱發達經濟體20%的工作崗位損失是由全球化和自由貿易所導致,其它的則要“歸咎于”自動計數和對新技能的需求。
他認為政府需要為失業者提供更多支持。
世行經濟學家們撰寫的一份報告認為,美國的一些事例表明,在一些和中國競爭激勵的行業里,從業人員調整的代價要遠遠高于預期。
“自由貿易導致一些高收入國家不平等程度上升,技術升級以及代表工人利益的勞工組織功能弱化也是重要原因,”報告說,“盡管(自由貿易和技術升級帶來了)效率的提升,但自由貿易在發達經濟體帶來了重新安置問題,這些問題需要通過更加強大的社會保障網絡和更有彈性的勞動力市場來解決。”
全球化四面楚歌?學者稱關鍵在于誰受益
6日,BBC也報道了學者對于全球化的觀點。學者對全球化依舊保持信心,他們認為全球化的問題是誰可以從中受益。
德國反自貿、反全球化抗議示威
幾年前,中國廉價輪胎大量出口美國市場,威脅到美國本土企業生計,業界抗議。奧巴馬總統于2012年推出懲罰性關稅,讓中國“按規矩來”。國內朝野對此很滿意,
但據彼得森國際經濟研究所的一項調查,這一關稅意味著美國消費者買輪胎多付了11億美元。
自由貿易和全球化潮起潮落數十載,現在卻受到來自多方的抨擊,處境不妙。有人說風向變了,幾十年的強大共識裂痕越來越明顯了。
全球化的好處至少兩代人耳熟能詳:創造更多工作機會、工資更高、物價更低,而且受益的不光是發達國家,新興經濟體和窮國也一樣獲益。
可現在包括國際政壇要人都開始怒叱自由貿易和全球化,把本國工作機會被機器和別國奪走、夕陽產業加速滅亡、移民難民非法偷渡客前赴后繼地撼動著國境和建制、穩定被攪亂。
證據已經不少,比如英國脫歐公投前后這類言辭的起落,美國大選中特朗普的異軍突起,以及歐洲多國對尚未成型的國際貿易協定的抗議浪潮。
全球化陷入危機
美國大選似乎成了當下全世界反自貿反全球化潮流的一個中心。
共和黨候選人特朗普的手指不斷指向中國,指責中國操縱匯率,國際貿易中有“欺騙”行為,是要“餓死”美國人民。他說“自由貿易是愚蠢的貿易”,他當選總統后要豎起高關稅壁壘來抵抗中國對美國的“經濟強奸”。
民主黨候選人希拉里·克林頓簡直就被發難者包圍了,他們質問自由貿易和全球化究竟帶來了什么好處。
相關閱讀
- (2016-03-24)世行批準貸款5億美元用于京津冀空氣污染治理
- (2016-08-10)世行員工聯合會逼宮金墉:換個不是美國人的來當行長
- (2016-08-24)天大的好消息來中國了!好多中國人還沒搞懂
- (2014-10-09)IMF圖解:中國已成世界最大經濟體
- (2014-06-18)農行原副行長楊琨受賄案開審 被控受賄3千余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