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解除美國牛肉13年進口禁令 國內牛肉能否扛住?
2016-09-30 15:44:57 來源: 觀察者網
0瀏覽 評論0條
9月22日,中國農業部和國家質檢總局發表聲明,解除美國牛肉進口禁令。據《北京青年報》9月29日分析,13年過去了,如今一旦美國牛肉能光明正大地走上中國人的餐桌,低廉的價格肯定要對國內牛肉市場造成壓力,雖然未來會有多少美國牛肉正式通關進口到中國市場不得而知,但肯定要遠大于2003年禁令前每年4000噸的水平。
持續13年禁令之后突然傳出消息,中國計劃恢復進口來自美國的牛肉產品。中國農業部和國家質檢總局本月22日發表聲明說,根據風險評估結果,即日起有條件解除農業部、原國家出入境檢驗檢疫局對美國30月齡以下剔骨牛肉、帶骨牛肉的禁令,允許符合中國追溯體系要求和檢驗檢疫要求的美國牛肉對華出口。
農業部、國家質檢總局公告
據新華社報道,美國農業部長維爾薩克22日迅速做出表態,歡迎中國農業部宣布解除美國牛肉進口禁令,期待美國牛肉及牛肉產品盡快恢復對華出口。
維爾薩克當天發表聲明說,解除禁令是恢復美國牛肉及牛肉產品對華出口的第一步,美國期待與中國相關當局對恢復出口的特定條件迅速展開進一步的技術性討論,獲準真正進入中國牛肉市場是美國的一大優先事項。
美國超市里的牛肉
這是中國政府恢復美國牛肉和牛肉產品重新進入中國市場的關鍵的第一步,并期待進一步洽談關于允許牛肉進口貿易恢復的具體條件。事實上,現在美國牛肉的供應商迫不及待想進入中國市場,有的已經開始了實質性步驟。不過這個消息對于中國可以說是喜憂參半,一方面中國消費者有望享受到價格更低的進口牛肉,不過緊接著人們就開始思索:中國的養牛業還扛得住嗎?
本周,“2016中國國際肉類產業周”在北京拉開帷幕,來自巴西、荷蘭、美國、法國等多個國家的肉類組織或企業齊聚這里,顯然他們都對中國的肉類市場抱有極大希望。這一場景其實是國外同業對中國肉類市場所寄予希望的一個縮影,“現在至少有全球70多家品牌籌劃盡早敲開中國市場的大門。”一位行業人士介紹,中國人的肉食攝入正在明顯增多,“而且增量主要是在牛羊肉而不是中國傳統的豬肉上,這對國外肉商是巨大的市場機遇。另一方面,與中國人以糧食和蔬菜為主要攝取食物相比,西方人的肉類攝取比例明顯更高,這種生活習慣的差異也被很多國外肉商視為巨大商機。”
市場
美國錯過中國牛肉黃金增長期
2003年底,美國牛肉和牛肉產品被檢測出被牛腦海綿狀病感染,即人們俗稱的“瘋牛病”。隨后中國便停止了對絕大部分美國牛肉的進口。而在這之前,美國是中國牛肉的主要來源國,根據美國農業部的統計數據,2003年中國的牛肉進口總額為1500萬美元,其中來自美國的牛肉進口額就高達1000萬美元。隨著中國社會的發展,中國的牛肉進口在2010年以后開始呈現出井噴狀態。去年中國的牛肉進口額已經高達23億美元,較12年前增長了15倍以上。美國農業部預計今年中國的牛肉進口將達82.5萬噸,或能超越日本成為世界上僅次于美國的第二大牛肉進口國,成為全球牛肉消費需求增長最快的市場之一。但在這場牛肉盛宴中,美國因為進口禁令幾乎沒有搶到份額。
目前中國的大部分牛肉來自澳大利亞、烏拉圭和新西蘭等國。尤其是近年來中國相繼與澳大利亞、新西蘭簽訂自貿協定后,這兩個國家的牛肉開始大舉涌入中國市場。
當然,由于近幾年中國每年牛羊肉市場缺口達200萬噸以上,因此除了正規渠道進口牛肉外,走私也是牛肉進口中不可忽視的渠道。據海關人員介紹,目前我國走私牛肉主要來源于巴西、印度、美國,這些牛肉通過不規范電商以及批發市場等渠道進入中國市場。目前走私渠道進入中國市場的牛肉價格大致在每公斤25元左右,成本優勢明顯。據稱,每走私1噸牛肉的毛利2萬至3萬元。不過,走私終歸不是市場主流,這就意味著在中國牛肉需求快速增長的黃金期內,美國一直只能在外圍做觀眾而無法進場比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