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報談電價改革:向硬骨頭中的硬骨頭開刀
2016-08-16 14:03:51 來源: 人民日報
0瀏覽 評論0條
原標題:電價改革向“硬骨頭”中的“硬骨頭”開刀
在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中,電價改革無疑是一個重要的環節。一來電力價格的降低直接關系到企業成本的降低,二來在構建公平競爭市場環境的價格體系改革中,電價改革堪稱“硬骨頭”中的“硬骨頭”。
從2015年3月《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進一步深化電力體制改革的若干意見》發布、新一輪電力市場化改革啟動以來,國家發改委會同有關部門,積極采取多項舉措推動電改,“計劃電”向“市場電”邁進的步伐不斷加快,降低實體經濟用電成本取得了明顯成效。2015年以來,企業用電年成本下降幅度已超過1500億元。
抓住窗口期,電價改革全方位推進
當97%以上的商品和服務價格都由市場說了算時,價格改革的“最后一公里”就只剩幾塊難啃的“硬骨頭”,電力就是其中之一。2002年就出臺的電力體制改革方案,十幾年來少有實質性進展。近年來,電力供應能力快速增長,電力需求增長相對緩慢,電力供求關系呈現寬松態勢;同時,隨著一次能源和原材料價格回落,電力生產成本也明顯降低。降低電力價格迎來了難得的窗口期。
抓住機遇、果斷推進,用電價改革來為企業降成本,是一年來電價改革的主旋律,據國家發改委價格司電價處負責人介紹,這一輪改革的方向是“管住中間、放開兩頭”,即創造條件讓發電、售電兩頭的價格由市場來決定,以及政府通過核定和監管來管住中間環節的輸配電價。朝著這樣的方向,電價改革在諸多方面有力突進。
在電力體制改革的關鍵環節“提速”:通過輸配電價改革嚴格成本監審,降低電網企業輸配電費用。自2014年深圳改革試點“破冰”后, 2015年在安徽、湖北、寧夏、云南、貴州5個省級電網鋪開試點。2016年,試點范圍繼續擴大,覆蓋全國18個省級電網和1個區域電網。通過成本監審,核減電網企業不相關資產、不合理成本共210億元,綜合考慮未來投資增長因素后,用于降低銷售電價的部分約80億元。
相關閱讀
- (2014-06-16)黨報四問樓市是否會撞冰山:不會斷崖式暴跌
- (2015-02-16)人民日報稱不要夸大經濟通縮風險:央行正在行動
- (2015-05-27)人民日報五問中國經濟 媒體解讀誰是權威人士?
- (2016-01-26)人民日報海外版刊文:向中國貨幣宣戰?“呵呵”
- (2016-02-14)人民日報:拿著條子來收錢的企業老板沒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