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方智囊稱改革遇阻:金融工作會議到現在也沒召開

2016-08-05 11:10:39 來源: 21世紀經濟報道

0瀏覽 評論0

基礎性改革亟待推進

《21世紀》:在“三去一降一補”五大任務上,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明確,去產能和去杠桿的關鍵是深化國有企業和金融部門的基礎性改革,對此應如何理解?

祝寶良: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主要目的是解決供給側不適應需求側的問題,所以提出來“三去一降一補”這五大任務,五大任務的核心目前主要集中在產能和庫存等幾個方面。其中,產能過剩主要集中在國有企業層面,國企不改革,也不太可能把產能和庫存去掉。第二個是杠桿率高,這里也涉及到金融行業和國企,渠道疏通不了,錢無法進到實體里面去,政治局會議是從這個角度來提出這些問題。

所謂基礎性改革,從國企改革來看,國企改革的一大目的就是提高效率,提高效率就涉及產權制度、混合所有制等具體問題,這些都屬于基礎性改革,這些改革有些甚至現在還在爭論,基礎性的問題并沒有解決。

金融也是如此,金融的核心是為實體經濟服務,但現在卻在一些行業和領域拼命加杠桿。金融部門還是要先把最基本的為實體經濟服務的作用先發揮出來,杠桿過高容易產生泡沫問題。

現在的問題是其實很多基礎性的改革并沒有做,需要關注這些比較核心的,同時又具有操作性一些問題。

比如民間投資,一個很重要的問題是降成本,除了土地價格和稅負過高以外,很重要的就是融資成本問題。這些和國企和金融都有關系,大量商業銀行也是國企,很多資金也都給投到國企里面去了,這也是為什么M1在漲,都是國企的錢在里面,民營企業拿錢拿不到,融資成本也很高。解決民企的問題,同樣也必須要對國企進行改革,這是聯系起來的。

《21世紀》:如何看待政治局會議上提出的去庫存和補短板的指向要同有序引導城鎮化進程和農民工市民化有機結合起來,同時降成本的重點是增加勞動力市場靈活性、抑制資產泡沫和降低宏觀稅負?

祝寶良:房地產的供給側改革,我理解的是五大方面的內容,一是土地制度,現在的土地制度有很大問題。二是融資機制,要找到一個滿足居民購房需求的融資的機制,包括公積金制度的改革、成立一些政策性的銀行。第三是稅收制度,一些稅制的問題必須要解決好。四是戶籍制度的問題。第五是公共服務均等化的問題。

現在當務之急是解決農民工城鎮化的問題。所以,抑制資產泡沫主要針對的還是房地產和土地成本。降低宏觀稅負,除了營改增,我認為還有增值稅的問題,增值稅現在這么高,當時說要降,但是后來也沒有執行,這一塊其實可以考慮。

改革對經濟下行的影響沒那么大

《21世紀》:下半年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應如何去推進?政治局會議為何強調要采取正確方略和有效辦法推進五大重點任務?

祝寶良:下半年的話,供給側改革我覺得至少要去落實,改革見效需要三五年的時間,但至少要先去做。

今年上半年,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遇到了一些阻力,改革進展也不如人意。原來說金融工作會議要召開,可能會有關于金融監管的內容,現在也沒有召開。去庫存卻把房價拉起來了。“補短板”方面倒是有進展,“補短板”因為是加法,大家還是有積極性的,降成本也有一些進展。

成效不顯著有許多原因,比如利益集團的阻力、一些理論問題的爭論等等,但主要還是改革推進太慢了,其實即使從短期來看,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對經濟下行的壓力也沒那么大。因此,將來還應加大改革推進力度。

[責任編輯:陳健]

相關閱讀

參與評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