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鋼曾“反抗”與寶鋼重組:鄧崎琳落馬掃除人事障礙
2016-06-29 15:10:50 來源: 21世紀經濟報道
0瀏覽 評論0條
武鋼重組“反抗”未果 融合管理模式存難點
導讀
如今兩大央企合并將帶來很強的規模效應,有助于提升其對下銷售和對上采購議價能力。但后續雙方在企業文化和管理模式的融合,將是一個難點。
本報記者 陳紅霞 武漢報道
“很多年前就說要重組,現在終于敲定了。”看到關于寶鋼集團和武鋼集團重組的消息,武鋼集團一內部職工的反應比較平靜。6月23日,他告訴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這早是預料中的事情,也做好了充分的心理準備。”
他解釋,在武鋼集團內部,關于集團與寶鋼集團的重組由來已久,“遠遠超于去年的市場消息”。武鋼集團被稱為“共和國的長子”;而寶鋼集團創建于改革開放之后,創立后風頭早已蓋過前者。多年前,國資委層面就早已想撮合寶鋼與武鋼重組,“但當時的領導表面上答應了,暗地里開始迅速擴張,以保證自己不被吃掉。”
武鋼集團確實做到了。據統計,到2015年,武鋼集團產量達到2478萬噸,在行業內排名第六。在高峰期時,其產量還曾達到行業第五名。
但最終規模效應仍然沒有抵擋住行業內整體整合的趨勢。日前,寶鋼集團和武鋼集團旗下上市公司同時發布公告稱,兩公司控股股東即武鋼集團和寶鋼集團啟動重組,兩公司進入停牌階段。
“目前還不知道最終的重組方案是什么。”中鋼聯分析師胡艷平指出,但寶鋼作為重組的主體,整合武鋼估計是大概率事件。
而面對管理方面更加先進的寶鋼集團,武鋼集團的話語權可能相對減弱。新的環境下,已經陷入虧損的武鋼集團是將迎來新生還是繼續在低谷徘徊?仍是一個需要觀察的話題。
曾經的人事障礙
“早在2006年前后,我國第一輪國企改革推進過程中,國資委就曾經動過重組兩家企業的心思。”上述內部人士透露,當時國資委找到時任武鋼集團董事長鄧崎琳,探討重組的可能性。鄧崎琳口頭上答應了,實際上卻并沒有被整合的心思。
當時鄧崎琳的心態是,至少不能在自己任上被整合。上述內部人士說,為了避免被整合的“命運”,武鋼集團在加快自身產能擴張的同時,還借助于國家對鋼鐵行業調整的機會,先后并購柳鋼和昆鋼。
公開資料顯示,2005年1月,武鋼集團與鄂鋼實現聯合重組。當年12月,武鋼集團與廣西國資委簽訂《武鋼和柳鋼聯合重組協議書》,并于2008年后,完成與柳鋼的重組。而在2007年8月,武鋼集團與昆明鋼鐵集團簽訂《昆明鋼鐵股份有限公司增資擴股協議書》,通過定增,對后者持股比例達到48.41%,控股昆鋼集團。
“產能擴張后,武鋼集團的產量從業內排名靠后逐步前移,高峰期時,其產量還曾達到過行業第五。”上述人士回憶,當集團產能達到這種局面后,鄧崎琳曾表示,“以后寶鋼吃不掉我們了。”
事實上,管理層的“不配合”一直是中國央企重組過程中的最大障礙。“武鋼集團的歷史更為悠久;在行政級別上看,武鋼集團同樣作為一家副部級央企,其中的話語權和影響力并不算小;且從基本的人性和企業運營心態,不到萬不得已的情況下,沒有誰會愿意被其他企業重組。”另一位行業人士也指出,誰都希望自己做老大,這也是人之常情。在人力和產能擴張等多種因素疊加的背景下,國資委第一次籌劃的寶鋼和武鋼重組以暫時失敗而告終。
開啟重組
鄧崎琳的意外事件給了兩家鋼企重組新的機會。
2015年8月,武漢鋼鐵(集團)公司原董事長、黨委書記鄧崎琳因嚴重違紀違法,經查證后被雙規并被解除其在武鋼集團的任職。曾任寶鋼集團總經理的馬國強接任鄧崎琳,擔任武鋼集團新任董事長。
“這為寶鋼重組武鋼掃除了人事上的障礙,也加速了兩企業重啟重組計劃。”上述行業人士表示,隨后,市場上關于寶鋼和武鋼合并的消息也開始傳出,直到如今被正式敲定。
相關閱讀
- (2016-09-22)寶鋼武鋼重組已獲國資委同意 寶鋼正式更名“寶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