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七首飛側記:西沙測控站跟蹤 整流罩墜黃巖島海域
此起彼伏的歡呼聲和鼓掌聲中,航天測控人的目光繼續緊盯著穿越天際的長征七號。
“火箭飛行正常。”
“跟蹤正常。”
“遙測信號正常。”
包括位于琛航島上、我國唯一的深海陸基測控站——西沙測控站在內的各方測控點,接力把火箭飛行數據實時傳來。
167秒,火箭助推器分離。
182秒,火箭一二級分離。此時,火箭已經飛出地球大氣層。
211秒,整流罩分離。
地面跟蹤測量數據顯示,整流罩殘骸濺落中國南海黃巖島附近海域。
20時10分許,火箭與有效載荷成功分離。
長征七號運載火箭首次飛行任務圓滿成功!海南文昌航天發射場首戰告捷!中國空間實驗室任務順利開啟!
經久不息的熱烈掌聲再次響起,人們緊緊相擁,慶賀勝利。
——在這勝利的時刻,我們不應忘記那些風餐露宿、拼搏奉獻的工程建設者。
從14年前立項開始,北京特種工程設計研究院參與發射場建設的就有500多人;被譽為“搭天梯的人”的某安裝總隊,2009年大年初一從北京開赴海島,是第一批進入發射場的施工人員。他們用自己的汗水,把昔日荒蕪的海島建設成為先進、開放、生態和一流的現代化航天發射場。
——在這勝利的時刻,我們不應忘記那些埋頭苦干、創新超越的航天人。
2011年9月,導流槽進行混凝土澆筑,已在現場連續工作30多個小時的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現場管理員周湘虎,因長時間紫外線照射和過度勞累,導致視網膜脫落,左眼永久失明;長征七號總體設計團隊,是一支年輕而具有戰斗力的團隊,80%的人未滿35歲,大部分為近4年內入職的年輕員工,學歷都是碩士以上,其中博士占46%。
——在這勝利的時刻,我們不應忘記所有同心戮力、筑夢航天的中華兒女。
“沒有共產黨,沒有國家,就沒有我的家。”東地源村66歲老人許達逢,是發射場首個搬遷戶;村長黃循坤一家三世同堂,新房剛建不久,他就帶頭搬遷,既做家人工作,又做村民工作。為了發射場的建設,共有一萬多人搬離世代居住的故土。
“世界上最廣闊的是海洋,比海洋更廣闊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廣闊的是人的胸懷。”
面向大海,仰望星空。從東方紅一號衛星到長征七號運載火箭,從酒泉、太原、西昌到文昌航天發射場,從大漠戈壁、黃土高原、蒼翠青山到碧海藍天,走過60年不凡歷程的中國航天事業,開始了面向星辰大海的新征途。
相關閱讀
- (2014-11-02)中國航天科工:打造“天地一體化”的安全保障體系
- (2014-11-04)中國航天"智庫":“天基絲路”與“一帶一路”結合
- (2014-12-16)中國航天發射場的“老兵傳奇”:妻子為其驕傲
- (2014-12-16)太原衛星發射中心創中國航天發射多項紀錄
- (2015-01-20)中國航天領域電推進技術首家國際聯合實驗室蘭州揭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