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風險”會卷土重來?國際投資者最擔心兩件事
2016-06-22 19:05:15 來源: 鳳凰財經
0瀏覽 評論0條
基本觀點是,轉向服務業的經濟再平衡幾乎還沒開始,但越來越有必要。當再平衡提速時,可能對經濟產生負面需求沖擊,屆時中國將有必要通過放松財政和貨幣政策來應對。
它還將對金融領域產生沖擊,因為企業部門(尤其是國有企業)中掩蓋的壞賬將被曝光。為了維持對經濟和人民幣的信心,中國有必要對銀行業部門進行資產重組,將其部分壞賬更為正式地轉化為政府債務。如果市場不再認為人民幣幣值高估,恢復信心和減少資本外流就會更容易。
最近幾個月來,中國在所有這些領域都取得了進展。在貨幣政策領域,盡管沒有降息,但今年年初貨幣供應大幅增長,這通常是中國貨幣刺激的可靠跡象。摩根大通(JP Morgan)的法政調查顯示,中國財政政策立場依然模糊,但已經放松,今年將擴張GDP的0.5%左右。
在今年全國人大會議重點提出經濟再平衡之后,制造業工廠關閉步伐顯著加快。實體資源首次從制造業和投資轉向新的領域。而之前,工業品出廠價格下降,但就業或實際工廠產出沒有任何變化。
由于上述所有舉措,中國經濟再次退離硬著陸邊緣,官方數據顯示,現在經濟增速超過了2016年6.5%的增長目標。
然而,就不那么好的消息來說,中國有幾點值得擔憂。
首先,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最近強烈警告稱,中國政府有必要以比以往更堅決的態度解決企業過度負債問題。IMF第一副總裁戴維•利普頓(David Lipton)上周在一場演講中非常清晰地闡述了這個問題,并呼吁緊急制定債務解決方案、進行企業重組并提高治理水平、對銀行業體系進行資本重組。
他說,企業債務減記可能“至少”相當于GDP的7%——這是一個令人意外的保守估計。更可能的情況是,減記規模將會大得多,需要許多年才會完成。從政治和現實的角度來看,減記顯然將會非常困難,新興市場在這一發展階段通常都是如此。企業債券市場的危險態勢正變得越來越明顯。
其次,中國人民銀行(PBOC)的匯率戰略依然保持神秘。今年1月,中國央行似乎“澄清”稱,將尋求保持人民幣兌一籃子貨幣匯率的穩定,同時允許人民幣兌美元匯率比以前更加靈活。然而,自那以來,人民幣兌一籃子貨幣匯率開啟了持續貶值,年化貶值率達到大約12%。無論是美元升值還是美元貶值期間,人民幣兌一籃子貨幣均在貶值。
在過去幾年里,中國風險起起落落,始終沒有消失,值得投資者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