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改委價格司官員受賄案細節:涉云南白藥等58藥企
2016-06-21 18:56:49 來源: 21世紀經濟報道
0瀏覽 評論0條
發改委價格司官員受賄案細節曝光:涉云南白藥等58藥企 藥品定價再成焦點
導讀
有業內人士指出,在法律規定中,招標主體是醫療機構、招標后購買藥品的也是醫療機構,衛計委并未獲得法律授權。
本報記者 朱萍 北京報道
上周末,關于發改委價格司原副巡視員郭劍英受賄細節的報道在業界傳開。
2014年9月22日前后,國家發改委價格司副巡視員郭劍英被檢方帶走調查。1999年郭劍英出任原國家計委價格司藥品醫療價格處副處長,曾多年負責并主管醫藥價格政策的研究、建議和決策,2013年擔任價格司副巡視員。而就在郭劍英被帶著一個月前,已退休在家曾任國家發改委價格司司長的曹長慶被帶著調查。據6月18日《中國經營報》報道稱,郭劍英案細節顯示,其憑借發改委價格司政策法規處處長及價格司副巡視員的便利身份,基于藥品定價權,涉嫌收受賄賂1064萬元,涉及58家醫藥企業,包括云南白藥、千金藥業、正大青春寶和五糧液集團等知名公司。
對此,北京觀韜律師事務所合伙人楊帆律師向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指出,涉事企業是否構成行賄罪需要看公安偵查情況,根據目前公開資料并不好做判斷。不過,這讓藥品價格定價問題再成熱議焦點。
北京鼎臣醫藥管理咨詢負責人史立臣向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1996年以來,中國醫藥行業經歷了32次整體性的強制降價但均以失敗告終。“某種藥品今天降價,明天便會停產;通過對規格、劑型、工藝等方面進行‘改良’后,此藥會改頭換面,重新報價,投放市場。”
而在2015年6月1日發改委取消絕大部分藥品政府定價后,業界又將焦點轉移至對藥價產生直接影響的部門衛計委系統及藥品招標上來。據報道,有業內人士通過對安徽、河南和重慶三地15區縣基本藥物招標的數據統計發現,政府集中招標采購后,一些地方的中標價反而大大高于市場批發價;而各企業對現行的二次招標也有各種不滿,許多低價藥因無利潤企業無法生產。
史立臣指出,藥品降價是一個系統性的問題,首先要解決醫院以藥養醫存活的問題,同時需要斬斷醫生灰色收入的利益鏈條。“國家需要建立一個監控體系,先確定屬于高價藥的范圍,然后進行合理降價,而不是只盯著廉價藥。”
尋租細節曝光
由于藥品的銷售渠道相對復雜,有制藥企業、銷售代理商、醫院等環節,其價格體系也比一般商品體系復雜。藥品價格通常有:成本價、底價、出廠價、開票價、實際結算價、批發價、實際零售價、中標價、最高零售限價等等。
據了解,此前我國的藥品定價絕大部分通過市場定價,歸口國家發改委價格司醫藥處定價的主要是兩種:一是醫保目錄藥品價格的審批;二是麻醉品、毒品等特殊藥品的價格審批。
在上述媒體曝光的細節中可以看到,藥品定價中存在各種尋租的環節,如單獨定價、專利定價、不納入國家定價范疇、減少降價幅度、上調價格、認定優質優價藥品、不執行差別定價等多種方式。
某藥企負責人向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解釋稱,所謂“單獨定價”即是多家生產同種藥品的企業中,某產品在質量、療效、安全性、技術創新等方面存在顯著優勢,該企業就可以向國家發改委申請高于功能相似的同種藥品的單獨定價。
相關閱讀
- (2014-08-27)發改委價格司原司長曹長慶被帶走 位置相當重要
- (2014-09-29)發改委已有7人被帶走調查 其中5人均在9月(名單)
- (2014-10-14)發改委價格司人去樓空 涉事人幾乎曾掌醫藥大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