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揭上海迪士尼樂園是怎樣“煉成”的?(圖)

2016-06-17 18:11:24 來源: 21世紀經濟報道

0瀏覽 評論0

“我從來沒簽過那么厚的合同”

2013年,上海迪士尼方面找到國家旅游局直屬單位中國旅游研究院,想請其幫忙做一項關于門票分銷渠道組合策略及電子化分銷渠道現狀的研究,比較一下國內其他主題公園是怎樣銷售門票的。長期研究旅游電子商務、旅行社行業的副研究員楊彥鋒等接手了這個咨詢案。而這項咨詢,被楊彥鋒笑言“以后再也不想接這樣的了”。

楊彥鋒告訴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以前做的咨詢,因為對方信任中國旅游研究院的品牌和專業素養,一般提交方案之后就可以了,而上海迪士尼則非常嚴謹。

“我從來沒簽過那么厚的合同,中英文對照,至少有五六十頁。”楊彥鋒回憶稱。

合同之所以這么厚,是因為里面有很多的版權和保密條款。楊彥鋒說,合同里一個很核心的內容是,他們研究的東西,版權是歸屬于上海迪士尼的,需要保密。

另外一個讓楊彥鋒印象深刻的是,上海迪士尼對研究倫理的規范也非常重視,不允許乙方用不規范的手段去獲取競爭對手的商業機密,要符合調查倫理,充分尊重對手的權益。

“比如在競爭對手或者同業公司做調查的時候,不能隱瞞自己的調查目的,對方來選擇答或不答,或者答到什么層次。我們基本上是從公開途徑為迪士尼收集信息并提出建議。”楊彥鋒說。

此外,整個研究過程中,乙方需要提供進程計劃,即準備怎么研究,為什么要選擇這些人,用什么方法研究,還有研究中間的材料、記錄、錄音等都需要提供。

“這個是我們做過的比較規范的案例,但從另一個角度來講,這個研究也特別冗長和缺乏效率。”楊彥鋒表示,從簽合同到磋商調整、中期匯報,到最后的評審匯報,提交最終成果,整個咨詢項目過程長達七八個月時間。

逾萬名演職人員

在迪士尼,員工被專稱為“演職人員”。迪士尼的官方解釋是,因為他們每個人都在“演出”中扮演一個“角色”。無論是在“舞臺上”工作的演職人員,還是在“幕后”為運營提供支持的演職人員,每個人的共同目標就是讓每一天的工作都超越游客的期待。

上海迪士尼度假區人力資源副總裁田朗月表示,這些人才主要通過演職人員招募及甄選活動、實習項目及校園招聘等多種方式招募而來。

據了解,度假區的招募工作于幾年前率先在上海地區開始,并逐漸擴展至全國。其中,已在全中國150余所學校展開校園招聘。

而在度假區項目開發期間,已有超過1000名來自中國的潛在演職人員作為國際大學生培訓項目的實習生,前往位于佛羅里達州的華特迪士尼世界度假區,與來自全球的極富經驗和相關專業知識的演職人員一同工作學習。其中大部分實習生在成功完成在美國的實習后,加入了上海迪士尼度假區的團隊。

此外,度假區還在其周邊的五個城鎮推出特別的社區招聘活動,目前已為當地社區居民提供了超過1000個就業崗位。

度假區演職人員將有機會在包括設計師、工程師、會計師、服裝師及園藝師等在內的500多種專業崗位上工作,以及其他服務、零售、餐飲和管理等崗位。度假區還提供許多并不多見的特殊崗位,例如潛水員、體能訓練師、音響技術人員及塑石雕刻師等。

上海迪士尼度假區方面表示,演職人員可享有富有競爭力的薪酬福利待遇,包括給予演職人員及其家人參觀游覽全球迪士尼樂園與度假區的機會。

一位玩具總動員酒店的員工告訴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兩家樂園酒店一共約有三四百名員工,在正式工作六個月之后,每個月有一次帶三名家人或朋友去樂園游玩的機會,不過不包括暑假、國慶、春節等旺季。平時工作時間采用八小時工作制,每周有兩天休息時間。

[責任編輯:陳健]

相關閱讀

參與評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