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春苦寨坑商周原始瓷窯址 填補陶瓷考古史空白(視頻)

2016-01-19 08:50:00 來源: 今日泉州網

0瀏覽 評論0

正所謂內行看門道,在介福鄉政府的展廳中,專家學者們觀摩了部分出土文物標本,恰是這些無法看清真面目的器物和凝固歷史歲月的色彩、紋飾,讓他們心中有數:商末周初,對,就是這個時期的古窯址!

“土與火的藝術”永春苦寨坑原始瓷窯址或可追溯至商周

王莉英展示標本(康慶平 攝)

激動--綿綿延延永春苦寨坑

放眼苦寨坑,荒荒茫茫,在雜草與灌木叢中,漸漸浮現的是永春先民智慧與勤勞的身影,是被層層黃土也無法淹沒的“土與火的藝術”。

那是30多年前的20世紀80年代,介福村民多有以山地種植蘆柑為生者,苦寨坑也是他們經營的所在,破碎的陶瓷片漫山遍野,隨處可見,然而誰也沒有把它們放在心上。直到有一天,一位有心的村民撿了幾片到附近一家燒瓷廠詢問,不想它們竟然被初步鑒定為商周時期的器物殘片。

這一消息很快就引起各級文物部門的重視。縣、市、省各級考古專家先后多次到現場進行調查,“有古代窯爐遺跡”這一說法得到確認。2008年至2009年第三次全國文物普查時,相關信息第一次被錄入國家文物數據庫。

去年,經國家文物局審批,福建博物院文物考古研究所與泉州市博物館組成考古隊于2015年底實施了野外考古發掘。不到2個月,“永春發現原始瓷窯址”的消息就傳播開來,于是有了專家奔聚苦寨坑的這一幕。

“應該不止燒制區,擴大范圍勘查,附近可能還有作坊、存儲區,以及生活區、墓葬區。”中國古陶瓷學會副會長、福建博物院文物考古研究所研究員栗建安忍不住激動,他說,別看苦寨坑現在荒荒涼涼,雜草叢生,或許曾經是一個相當繁華的地方。

“苦寨坑所在區域適合古代人類居住(沿山脈有古河床痕跡),因此完全可能存在窯業群,甚至產業鏈。”福建省博物院研究員樓建龍認為,介福居于晉江和閩江的交界處,有利于產品的流通。

“過去談福建地區燒窯,主要談德化、安溪、莆田。雖也談永春,但是不像這次親臨現場看到永春3000多年前就燒制原始瓷器,以前是沒有這個認知的。今天到了現場,看到這些,很感人。永春把福建燒陶瓷的歷史提升了,原本就宋元時期的比較多。永春這處古窯應該是商周時期的了。”王莉英說,“我希望能發掘出更早的窯,也希望發現遲一些的窯,比如春秋、戰國,那么這一條脈絡就很清晰了,這對于研究福建地區陶瓷史是很重要的,也是很有意義的。”

[責任編輯:盧僑生]

相關閱讀

永春醫生藏萬件非遺文物 四處奔走籌辦私人博物館

永春醫生收藏萬件非遺文物,目前四處奔走籌辦私人博物館,藏品包括民國永春商務分會成立時孫中山批令...更多

2014-04-19 09:54: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