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西街復興之裴巷:裴仙殺蟒永留芳(圖)

2014-07-14 10:10:07 來源: 東南早報

0瀏覽 評論0
查看原圖
  • 裴巷102號,中西合璧的建筑,顯示著主人家曾有人“下南洋”的經歷。
  •     夜幕降臨,裴巷一家老理發店還在忙碌著
  •   裴巷110號紅色門楣上,赫然寫著“彩華古地”
  •     裴巷27號,原來上帝宮所在的位置,如今成了頗具創意的“大拾堂”。
  •     去年臺風天,梳妝樓完全坍塌,僅存一樓的一堵圍墻。照片為倒塌前的樣子。
  •     裴巷106號是一座至少百年歷史的古厝,站在裴巷過道上,古厝外墻與裴巷102號吳氏洋樓的圍墻連成一片。
  •     (黃暉 繪)

一條巷子五座廟每座廟都有故事

住在裴巷的老泉州人大抵知道,昔日整條巷子共有大小宮廟五座。除了彩華宮、已毀的王爺宮,還有上帝宮、仙公宮,還有已經叫不上名字的小宮廟。

上帝宮原位于裴巷27號,始建年份不詳,奉祀玄天上帝,為華仕鋪鋪主宮。新中國成立后,曾一度被改為開元街道新春社區居委會駐地。今舊殿尚存,布局結構有所改變。

仙公宮即裴仙公宮。在裴巷南口西側,即裴巷1號,為東向。始建年份不詳,祀裴仙公。現址變為店面。

關于裴仙公有個傳說。裴道人是修道之人,60歲那年的某一天,他佩劍前往百源川池。時至深夜,只見一條大蟒蛇由遠及近地游竄過來。眾人驚惶四散,裴道人縱身跳起,一劍刺中蟒蛇眼睛,蛇負痛向北逃遁。裴道人緊追不舍直至清源山,只見蟒蛇鉆進了山洞,他隨即搬來大石把洞蓋上,并坐在石上升天成仙??と嗽谒上傻拇笫?,用泥人選其軀以祀,號蛻巖。

裴 巷22號

深巷梳妝樓 在時光流淌中傾塌

2007年早報曾經報道過裴巷內的梳妝樓搖搖欲墜。去年臺風天,梳妝樓完全坍塌,僅存一樓的一堵圍墻,當年講述故事的汪奶奶已不在人世。

如今住在這里的,是汪奶奶的兩個兒子。汪奶奶的小兒子陳錦成說,樓已傾塌,住在里面的幾代未出閣女兒均已不在人間。兄弟倆翻建了老宅,卻舍不得那些古色古香的門扇,他們留著門扇和梳妝樓的老照片。

雕梁畫棟樓內住過閨秀

當年尚在人世的汪安,是汪家的女兒,她的父親和兄嫂在香港營生,母親說,老屋不能沒人看守,于是,汪安被留了下來。

汪奶奶當時回憶,老宅其實不是自家建的,而是數十年前,父輩向別戶人家買來的。聽說這宅子原來的主人由于家道中落,將整座宅院賣給了汪家。老宅內有一梳妝樓,坊間傳為大戶人家未出閣女兒所住的“小姐樓”,聽說過去是小姐住的地方。

汪奶奶出嫁后,與丈夫住在樓內,樓為木結構,共兩層,上下層各有兩房一廳。樓內雕梁畫棟,十分精美。上世紀50年代,在街道工作的鄭桂秋值夜時,曾借住在樓里,如今年近八旬的他還記得,梳妝樓那時候雖然破落,卻看得出初建時的精良工藝。

年久失修臺風天里坍塌

陳錦成記得,母親曾說過,梳妝樓是和老宅一起建成的,有100多年歷史。外公傳給了母親,母親又傳給了他們兄弟倆,本來老宅除了有梳妝樓,還有大廳、廂房、后房,天井圍墻邊還有一口老井,總面積有500多平方米。

由于年久失修,加之木結構建筑容易遭白蟻侵蝕,上世紀80年代,梳妝樓二樓的一部分建筑就傾塌了。

汪奶奶在世時,曾努力阻止建筑的傾倒。除了年久失修之外,圍墻外的桑樹飛快生長的枝葉和根部,也不斷侵蝕著老宅地基和梳妝樓的墻體。

而由于老宅過于破落,容易進水,2009年,陳錦成兄弟倆把房子翻建成如今的樣子。

標簽: 泉州西街 泉州古城復興 裴巷

[責任編輯:陳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