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搶抓國家“新海絲”戰略契機 重振古港雄風

2014-06-04 09:40:10 來源: 泉州晚報

0瀏覽 評論0

泉州搶抓國家“新海絲”戰略契機 重振古港雄風

2013年泉州港完成港口貨物吞吐量上億噸。圖為石湖港區。

推薦閱讀:

【海絲起點泉州“重彈”老傳統 東方古港再秀文化味】

【泉州亮相央視“城市一對一” “海絲”文化雙城記】

【黃少萍:“一帶一路”戰略對泉州發展是千載難逢的契機】

泉州與海的緣分似乎從一開始就是注定的,生活在這里的人們曾在刀耕火種與搖櫓拖網中自給自足,然而“近水者智”,從不滿足于現狀的泉州人開始造舟遠航。當黃土高坡上走出一支駝鈴聲聲的浩大商旅,刺桐古港在波濤滾滾中也送走了一支帆檣林立的船隊,駛向世界。曾經的“東方第一大港”見證了刺桐城繁盛的當年。此刻,城,榮膺“東亞文化之都”,港,猶待重振往日雄風。

照古觀今

古港為媒“邀天下”

泉州以港“納百川”

“泉,七閩之都會也。番貨運物,弄寶珍玩之所淵藪,殊方別域、富商巨賈之所窟宅,號為天下最!”——(元)吳澄(《吳文正公文集》卷十六)

泉州古刺桐港東臨大海,向來有三灣十二港之稱,三灣即泉州灣、深滬灣和圍頭灣,十二港包括后渚港、安海港、永寧港、石井港等。在過去的千余年中,泉州人從這里出發,東抵日本島,南達東南亞諸國,西臨波斯、阿拉伯半島,直至東非大陸,密集的航線編織成一張“巨網”。在這個過程中,曾被稱為“東方第一大港”的泉州港作為中國對外拓展的重要平臺,扮演著無可取代的角色。

如今,泉州港擁有建成投產泊位86個,其中萬噸級以上深水泊位24個,最大靠泊能力為30萬噸級。2013年,泉州港完成港口貨物吞吐量上億噸,集裝箱吞吐量超170萬標箱,在世界經濟普遍低迷的情況下,實現貨物吞吐量與集裝箱吞吐量的“雙增長”。

當年,從這里踏上“海上絲綢之路”的商船無數,今天,萬噸巨輪依然由此進出,沿著四通八達的航線走向世界。目前,泉州共有外貿集裝箱航線22條,2013年,泉州外貿集裝箱吞吐量實現近18%的增長。不僅如此,作為泉州對臺客運的重要紐帶,“泉金”航線開航以來累計運送旅客人次去年突破60萬大關。

時光跨越千年,在泉州港迎來送往的人們或已隨風而逝,但他們留下的印記隨咸濕的海風滲入城市每一寸肌理,成為泉州深厚的文化積淀。

“船到城添外國人”,千年以來,難以計數的外國人從泉州港不斷涌入,讓泉州這座海濱小城呈現出“云山百越路,市井十洲人”景象,對他們包容有加的泉州也因此練就了多元文化融合有序的城市氣質。

在泉州港的歷史中,有過風雨交加,有過艱辛曲折,但大??偸潜简v向前,在泉州榮獲中國首個“東亞文化之都”,國家提出建設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戰略構想的今天,這里的人們正乘著機遇的東風,努力重現“舟舶繼路,商使交屬”的古港雄風。

[責任編輯:陳健]

相關閱讀

泉州海上絲綢之路的歷史見證——千年清凈寺

泉州海上絲綢之路的歷史見證——千年清凈寺

泉州清凈寺作為中國現存最古老的伊斯蘭教寺、伊斯蘭世界有數的古寺之一,是中國與阿拉伯各國人民友...更多

2014-05-20 20:52:00

新華社關注泉州海絲文化:父子倆的“宗教石刻”情

泉州宗教石刻考古專家吳文良與兒子吳幼雄兩代人,為那些飽經風霜的宗教石刻,提供了庇護。更多

2014-05-10 08:49:19
海上絲綢之路特展在京開幕 徐鋼副省長出席(圖)

海上絲綢之路特展在京開幕 徐鋼副省長出席(圖)

“直掛云帆濟滄海——海上絲綢之路特展”24日在首都博物館開幕,文化部副部長、國家文物局局長勵小...更多

2014-04-25 10:11:36
泉州申請設立“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先行區

泉州申請設立“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先行區

泉州擬在6月中旬,舉辦中阿城市論壇,擬在10月份設立“海絲”品牌館。德化縣南埕鎮桃花島將打造成休...更多

2014-04-10 08:02: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