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宋代古船出土40周年:海灘浮現古絲路(視頻)

2014-04-08 17:35:50 來源: 泉州電視臺

0瀏覽 評論0

宋代泉州古沉船

泉州灣宋代古船出土40年 親歷者揭秘發掘過程(組圖)

1975年《人民日報》報道發掘出后渚古船

1973年,泉州灣后渚港,一艘沉睡了700多年的宋代古船被發現。次年,古船從海灘4米深處出土。這次考古發現在當時轟動全國,震驚世界,也成為多年后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海上絲綢之路”考察團來泉后的一個考察重點。【泉州宋代古船出土40周年 親歷者揭秘發掘過程

宋代古船的發現,要歸功于廈門大學歷史系教授莊為璣。泉州海外交通史博物館原館長王連茂向記者講述了宋代古船發現的過程。那是在1973年的夏天,泉州組織一支由歷史學家和考古學家組成的調查隊,冒著炎炎烈日,在晉江下游和后渚港一帶搜尋海外交通的史跡和文物,莊教授也應邀參加。8月18日,一個叫陳山道的老鄉告訴他,后渚港曾經發現過許多大石板,附近的海灘上有一艘沉船,前年年底還被當地村民當成柴火,挖了100多擔挑回家去蒸年糕。莊教授下意識地想到:這可能是一個重大的考古發現!于是馬上在陳山道的引導下趕往現場。這是一處古碼頭遺址,附近海灘上形成一條水溝,使得船身露出了一部分。莊教授斷定:這是一艘沉船。據了解,當地人之前挖木塊挑回去蒸年糕,因燒不著就不再來挖了,不然古船就有可能遭到更嚴重的破壞。

1974年8月,一場我國首次的大型海灣考古發掘工程在緊張地進行。當沉船上面2米多厚的堆積層被揭開后,一條殘長24.4米、殘寬9.15米的古船赫然出現在世人面前,在場所有人歡呼雀躍。在隨后的船艙清理階段,香料、藥物、瓷器、皮革制品等一件件文物被取出來,共計14類69項。

大量的出土物和船體特征表明:這是一艘宋代海船,而且是我國迄今為止發現的體量最大、年代最早的海船。1975年,新華社正式發布泉州灣宋代古船出土的消息,許多國家紛紛轉載,并稱之為“世界考古珍聞”。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博物館協會會刊上用了六種文字來介紹這艘古船。英國著名的科學史專家李約瑟博士參觀泉州古船之后,贊嘆“這是中國自然科學史上最重要的發現之一!”

現在如果你走進古船陳列館,首先看到的是一個象征性的碼頭,旁邊豎立的石頭上刻著宋代泉州詩人謝履的《泉南歌》的最后兩句:“州南有海浩無窮,每歲造舟通異域”,而當年發掘出的宋代古船就被陳列在水池里。當時,如何將這個龐然大物搬上岸并運往開元寺海交館舊址,著實讓專家傷透腦筋。最后決定采取“拆解船板,化整為零運輸”的方法,將古船運往目的地,并趁船板水性未完全消失時由造船師傅立即安裝復原,專家則對古船進行消毒防腐、陰干脫水等科學保護處理。

“宋代古船的發現,是‘文革’期間中國考古大發現之一,其重要性直到現在都不言而喻。”宋元時期的刺桐港,是東方國際商貿大港。公元1225年泉州市舶司官員趙汝適寫的《諸蕃志》,記載了泉州與海外58個國家和地區進行貿易往來的情況。而在刺桐港鼎盛的時期,與泉州進行貿易的國家和地區達到了98個。“漲海聲中萬國商”,“纏頭赤腳半蕃商,大舶高檣多海寶”,描寫的就是當時的盛況。世界大旅行家馬可·波羅在他的游記中不僅驚嘆于刺桐港的繁榮,更是對造船技術贊嘆不已:船既高大,又性能優越,還有十分精密的“水密隔艙”,是當時世界上最好的海船。王連茂說,宋代古船的出土印證了泉州是當時東方第一大港,古船所體現出的世界領先的造船技術,也確認了泉州作為當時中國海船制造中心的地位。

1991年2月14日,正是馬可·波羅離開泉州返國700周年的紀念日。聯合國“海上絲路”科學考察項目的負責人迪安先生,帶領著考察隊含笑走上古船沉睡地后渚港的碼頭,開始了在泉州為期6天的考察活動。此后,在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繪制的世界“絲綢之路”地圖上,中國有兩個標有紅星標志的重要城市。一個是陸路的西安,一個是海路的泉州。如今,泉州“海絲”品牌吸引八方來客,古船的出土功不可沒! 

[責任編輯:盧僑生]

相關閱讀

泉州灣宋代古船將啟動最強保護 玻璃罩里充氮氣

泉州灣宋代古船將啟動最強保護 玻璃罩里充氮氣

700多歲高齡的泉州灣宋代古船,將獲得最強有力的保護。它即將穿上玻璃“外衣”,玻璃罩里充滿氮氣。...更多

2015-05-20 09:49:50
福建泉州后渚港:一艘宋代古船的前世今生(圖)

福建泉州后渚港:一艘宋代古船的前世今生(圖)

泉州后渚港,一段“機緣巧合”讓沉寂700余年的宋代古船拋卻塵沙與世人見面,見證了“泉州港”興盛的...更多

2014-05-16 16:19:13
泉州灣宋代古船出土40周年 親歷者講述發掘過程

泉州灣宋代古船出土40周年 親歷者講述發掘過程

泉州開元寺古船陳列館陳列著一艘13世紀福建所造的木帆船,是1974年考古工作者從泉州灣后渚港海灘四...更多

2014-04-08 16:58: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