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特伊朗斷交給中國出大難題 美國介入中方回應
2016-01-05 08:57:05 來源: 海外網
0瀏覽 評論0條
示威者聚集抗議伊朗處死知名什葉派教士尼米爾。
伊朗最高領袖哈梅內伊3日稱“沙特當政者必遭天譴”, 而沙特則在當天深夜宣布與伊朗斷絕外交關系,本不平靜的中東局勢進一步風起云涌。
伊斯蘭教自創始之初就出現了遜尼派與什葉派的分野,而沙特與伊朗分別是遜尼派和什葉派陣營的主要代表。沙特長期與瓦哈比教派結盟,沙特國王也以“兩大圣地監護者”和伊斯蘭世界領袖自居,將伊斯蘭教視為對外擴大影響的最大軟實力。尤其是2015年1月薩勒曼繼任國王后,顯示出繼續強化宗教影響力的趨勢。伊朗則信仰什葉派,l979年革命后又實行“教法學家統治”,并對外“輸出伊斯蘭革命”,德黑蘭長期以來一直批評沙特對什葉派的打壓和歧視。因此,當前什葉派占多數的伊朗與遜尼派統治的沙特爭奪中東地區領導權的博弈,明顯帶有教派沖突色彩,幾乎在中東所有熱點問題中都有體現。無怪乎有學者指出:“理解中東地區政治的最好框架,就是伊朗和沙特發揮主導作用的冷戰態勢。”
2011年中東的“阿拉伯之春”促使突尼斯、埃及、利比亞、也門等多個阿拉伯國家政權更替,尤其號稱“阿拉伯世界領頭羊”的埃及短短三年內兩易政權,政治經濟均元氣大傷。而沙特不僅憑借“鈔票換平安”,成功躲過“政權更替潮”,還通過“金元外交”加大了對埃及等急需資金的轉型國家的影響力。同時,自2014年下半年以來,沙特主動發起“油價戰”,沉重打擊了俄羅斯、伊朗等強硬國家,凸顯沙特在國際戰略博弈中的分量。2015年3月沙特空襲胡塞武裝, 標志著沙特逐漸取代埃及,成為阿拉伯世界新的“領頭羊”。美國2001年打垮塔利班政權, 2003年推翻薩達姆政權,尤其伊拉克什葉派得勢,客觀上幫助伊朗除掉了兩大地區對手,伊朗地緣政治環境大為改善。特別是自2011年中東劇變以來,伊朗在伊拉克、黎巴嫩、也門、敘利亞等地區問題上的影響力日趨擴大。這樣,中東隱然出現了一個伊朗—伊拉克—敘利亞—黎巴嫩真主黨構成的什葉派“新月地帶”,為伊朗的崛起提供了潛在盟友和“緩沖地帶”。而隨著美伊2015年4月就伊朗核問題達成框架協議,逐步取消對伊朗的制裁,伊朗對國際石油價格的影響力不斷恢復,進一步使伊朗的外部環境得到改善、對外影響力增強。近年來的一系列變化,使中東地區長期以來的脆弱“多極制衡”生態被打破,伊朗與沙特“雙雄博弈”的局面將成為最顯著的特征。
從目前形勢看,雖然雙方之間言辭激烈、劍拔弩張,但是伊朗總統魯哈尼3日一面譴責沙特處決什葉派宗教人士的行為,另一面表示襲擊沙特使館的行為“不正當”。 美國國務院發言人也發表講話,敦促沙特和伊朗兩國通過外交渠道解決問題。這表明沙特與伊朗都認識到:一方面缺乏壓倒對方的足夠實力,雙方河蚌相爭,只會讓漁人得利;另一方面,在雙方共同面臨極端恐怖主義威脅的微妙時刻,即使兩國相互猜忌、積怨很深,構建互信合作反恐尚需一段時間,但是冷處理比大打出手更符合各方的利益。
(來源:新浪國際)
相關閱讀
- (2016-01-04)沙特與伊朗斷交 要求伊朗外交人員48小時內離境
- (2014-03-05)泉州工藝美術大師盧思立:一輩子專注兩件事
- (2014-04-09)《永春白鶴拳》梁家仁使鐵腕 易揚揭露減肥絕招
- (2014-07-02)泉州灣跨海大橋
- (2014-07-02)泉州高考狀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