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灣大橋建成通車 泉州環城高速閉合成環(組圖)
泉州新聞網5月12日訊 (記者孫虹 通訊員 莊愛萍 林泳坤)5月12日,長度全國第六、福建第一的跨海交通基礎設施工程——泉州灣大橋順利建成通車。
10年論證,4年施工,概算投資69.23億元,全長26.7公里。大橋貫通后,泉州灣南北兩岸通途坦蕩,環城高速公路閉合成環,將直接加快環泉州灣980平方公里經濟圈的閉合和形成,助力“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先行區的建設。
相關新聞:
臥龍橫波 橋型蘊含泉州味
泉州灣大橋橋型為“一橋雙幅三柱四索五孔”,挺拔雄姿中蘊含濃濃的“泉州味道”。
其中,主橋為主跨400米的雙塔分幅組合梁斜拉橋,可保證5000噸級雜貨船雙向通行、10000噸級雜貨船單向通行。大橋分左右雙幅,路基寬度達到41米,與浙江嘉紹大橋并列全國跨海橋梁第一寬。
橋上南北兩座主塔呈三柱式門型,象征“天、地、人”三才合一,簡潔大方的造型蘊意兼容并蓄的泉州人文性格。
主塔的左右側各有一組斜拉索,4組斜拉索共計288根。主橋橋身的五座孔洞,以大橋中點為軸對稱分布,喻意五福臨門的閩南昌順、平安。
高速成環 助力“海絲”建設
隨著泉州灣大橋建成,泉州灣兩岸的距離從27公里縮短到9公里,驅車通過只需8分鐘。同時,全長約100公里的泉州環城高速“小環”和121公里的“中環”同步閉合貫通,串聯起泉州市乃至福建省經濟社會發展最為集中活躍的地區。未來,泉廈漳城市聯盟路建成后,137公里的泉州“大環城高速”也將閉合。
福建依山傍海,九成陸地面積為丘陵地帶,“閩道難”成為福建人常掛于心又難以言喻的傷痛。高速公路不僅改變了福建,也改變了泉州。如今,從泉州到廈門,車程1個小時;到福州,車程2個小時;到廣州,9個小時;到杭州,10個小時;到北京,驅車也只要一天。
作為“古代海上絲綢之路的起點”,目前,泉州正緊緊圍繞 “四個全面”的戰略布局,全力打造“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先行區”和“海上合作戰略支點”,交通的飛躍式發展無疑將在泉州環灣面海的海絲新征程中扮演“先行官”的關鍵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