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臺商投資區:傳承好家風 厚土播文明

2017-11-07 11:07:52 來源: 泉州企業家雜志

0瀏覽 評論0

泉州臺商投資區:傳承好家風  厚土播文明

孫氏家廟內科舉牌匾林立

陳德杉、楊呈輝:“微”至則“根”筑

風起于青萍之末,浪成于微瀾之間。

在一個家庭中,優秀的家風、家訓可以起到人生指向標作用,通過言傳身教、家庭成員之間的潛在影響和督促,愛家愛國、忠厚勤勞、敬學重才、孝悌忠信等傳統文化因子內化于每個人的心中。

走進洛陽鎮陳德杉的家中,舉目望去,每個樓層的客廳、房間盡是書籍,觸手可得。在他看來,一個家庭可以沒有金銀珠寶,但絕對不能沒有書籍,詩書傳家就是自己家的家風,在閱讀中,獲得的是滿滿的正能量。

身教勝于言傳,好家風不是一句口號,需要從點滴細節中養成。陳德杉平時不抽煙喝酒,不打牌搓麻將,一有空閑就讀書;他每月要花費3000元用于購書、訂報;就算出差,他仍書不離身,堅持每天閱讀……這些生活細節,無不成為培養孩子肯學、好學、善學等觀念的課堂。

在他的熏陶下,家人皆以讀書為樂,以詩書傳家。兒子不負所望,獲得雙博士學位后,選擇到清華大學任教。如今,全國關心下一代工作先進者、中華傳統文化杰出傳承人、第二屆全國“書香世家”獲得家庭、 “全國十佳藝術標兵”......陳德杉的辦公室里陳列著這些年來他所獲得的榮譽,僅國家級獎項就有5個,省、市、區級獎項不計其數。一張張的榮譽證書,訴說著陳德杉的成績,也訴說著“詩書傳家”這個家風給他帶來的深邃影響。

無獨有偶,在75歲老人楊呈輝家中,“忠厚傳家久,詩書繼世長”作為家訓代代相傳。42歲的他曾重返校園,用實際行動踐行著“活到老、學到老”的理念。為了鼓勵后輩讀書,他還設立了家庭獎學金,將錢都投入在孩子的教育上。他會根據每個小孩興趣愛好不同特點,拿出自己的退休金,為他們每人訂閱4-5本書刊。“除了買書的時候是很豪爽的,平時吃、穿、用的,他都舍不得花錢,有一次買了幾本書,搭車錢都省了,自己慢慢地走回來。”楊呈輝老伴何珠蓮既心疼又無奈。

但在楊呈輝看來,家風厚土需“滴灌”。而今,他十個孫兒中,除了一個還在念初中,其余都是大學生,分別在外貿、公務員、教育系統等多個領域工作。他們的成績,是楊家人秉承家訓最好的體現。

郭其南、郭庭贊:“誠”至則“風”順

“眾學子,初為人。弟子規,座右銘。年小時,勤為本。有道德,立本性……”今年暑假,在百崎鄉青少年活動中心,時不時傳來了孩子誦讀《新弟子規》的聲音。老師在臺上領讀,孩子端坐跟讀,一字一句擲地有聲。孩子們誦讀的《弟子規》正是百崎村老人協會會長郭其南根據百崎開基祖郭仲遠留下的家訓所改編。

“仲遠公立家訓,教建業要勤奮,伺候父母要孝順,代代才能出子孫,我根據仲遠公的家訓來編,比如說團結周邊群眾和睦社會,遵紀守法,勤勉學業,根據這些內容,因為多數是古文,所以青少年比較難以接受,所以我重新編了。”如今已經80歲的郭其南坦言。

不僅僅是《弟子規》,目前百崎鄉的幼兒園、中小學所授課的三字經等都是由郭其南根據家訓編制。除此之外,還有閩南方言的《幼兒三字歌》、圖文并茂的《新二十四孝》,這些經過精心改編后的古文,受到越來越多人的歡迎與喜愛。現在,在百崎鄉青少年活動中心,隨處可見的家風家訓宣傳欄,足以說明百崎鄉對家風家訓傳承的重視。

除此之外,在百崎老年大學,每年暑假利用兩個月時間辦南音班,南音班的學生主要來自百崎中小學,主要教他們南音的知識,教歌的時候,也有教關于孝道、文明這些歌。“通過南音的唱詞,讓孩子們在書畫中學習家風家訓等這些方式,都是希望孩子們能夠牢記百年家訓,成為社會棟梁。”百崎老年校長郭庭贊表示,好家風不是自然傳承的,需要不斷“熏染”。

[責任編輯:陳玉玲]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