晉江國際鞋紡城:勇立潮頭 繁華不遠

2017-11-07 10:25:05 來源: 泉州企業家雜志

0瀏覽 評論0

晉江國際鞋紡城:勇立潮頭 繁華不遠

晉江國際鞋紡城

乘風破浪潮頭立,揚帆起航會有時。晉江國際鞋紡城于10月31日正式盛大開業。開業期間,開業率高達90%。

老鞋都:“騰籠換鳥” 引進新業態 

盤活“舊鞋都” 政府有決心有信心

一提到陳埭,人們很難不想到“中國鞋都”,這里曾被業界追捧為“淘金圣地”,上演過一個個創富神話,也吸引了40萬外來人口和8萬多名本土居民在這里打拼奮斗。位于陳埭鎮區的“中國鞋都”市場更是晉江作為全國最大鞋產品生產、加工、貿易“寶地”的一面旗幟。

但在光環的背后,一些現實的問題也逐漸被暴露出來,比如:“中國鞋都”市場的交通逐漸變得擁堵,環境變得雜亂,安全隱患潛伏,區域輻射力不足……如今,當地人已習慣稱其為“舊鞋都”。總面積不到40平方公里的“舊鞋都”市場,正在面臨著日益加劇的交通擁堵,倉儲、消防、環境壓力與困擾。

“由于整體規劃、產業發展空間不足、行業缺乏統一協調等因素,‘舊鞋都’市場呈現這樣的現狀,也限制了晉江鞋業進一步發展的需求。”陳埭鎮經濟發展和改革局局長黃清景告訴記者,2006年鞋都市場開業,2008年開始繁華,至今經過10年的發展,推動了行業的發展與市場的繁榮。但‘舊鞋都’市場的規劃定位在10年前就已定型,隨著時間推移,市場環境的“淺盆效應”早已出現。近年來,許多鞋紡企業老板已經搬出了“舊鞋都”市場。

不少搬離“舊鞋都”的老板紛紛把目光放在了市場規模更大、功能更完善、配套更齊全的鞋紡城市場。那么,新的市場起來了,“舊鞋都”將何去何從?

“兩個市場的同時存在,難免會存在‘內耗’,不利于我們自身的發展。”記者在走訪“舊鞋都”市場過程中,多位在那里經營鞋材輔料的商戶更看好鞋紡城的未來,其中不少人也在鞋紡城租賃或購置了新的店面,有的人則已經在鞋紡城開店迎客。

當然,也有一些商戶抱著觀望的態度。其中,在一部分老商戶看來,在“舊鞋都”市場經營多年,這里不僅是單純的生意場,更是根之所在,他們舍不得離開;也有一部商戶在“舊鞋都”有自己的店面產權,這里有他們的投入,關于回報的問題他們很關注。

“關于這些問題,政府也反復進行市場調研和論證,也多次與‘舊鞋都’的業主探討,目的就是為了實現整體搬遷,重新盤活老鞋都市場。”黃清景表示,目前初步確定的最佳整改方案就是,招商引入運營團隊,發展新的商貿業態,增強“造血”功能,對“舊鞋都”市場進行轉型改造。

據透露,在對“舊鞋都”進行轉型改造的過程中,政府也將繼續發揮主導作用,做足服務,加快推進了雙龍路東拓的通車,探索新的管理模式和經營模式,最終實現“舊鞋都”市場的長遠發展;同時,進行統一管理,在整合了舊鞋都市場產權較為分散的現狀后,政府將成立改造機構,引進運營公司,通過承租商戶所有權,進行統一規范的管理,打造新業態,促進其盡快繁華。

“轉型勢在必行,政府對于“舊鞋都”的改造有信心、有決心,一定會把鞋材發展的‘根’留在陳埭!”陳埭鎮政府相關負責人表示,“舊鞋都”發展新的商貿業態后,受益者依然是業主,政府會最大限度保障業主的利益。

據悉,目前“舊鞋都”的轉型改造等相關工作正在有序推進中,方案也已初步確定,正處于招商洽談階段。“舊鞋都”經過改造之后,將繼續發揮其位于鎮區繁華地段的優越地理優勢,通過發展現代化新型商貿,對陳埭的商業短板進行補充,煥發“舊鞋都”的繁華“第二春”。

[責任編輯:陳玉玲]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