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杜·迪安:現在,已到泉州綻放的時候

2017-05-09 08:28:54 來源: 泉州企業家雜志

0瀏覽 評論0

杜杜·迪安:現在,已到泉州綻放的時候

杜杜·迪安博士(左)參觀泉州灣古船陳列館 陳玉玲/攝

在泉州期間,來自3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100多名外交官、學者、記者考察了海交館、圣墓、洛陽橋、開元寺、東西塔、古船館、老君巖、九日山、清凈寺、草庵、陳埭回族史館、法石村;觀賞地方戲劇、木偶、文藝踩街;參加學術討論會;在九日山勒石紀念;在天后宮舉行仿古祭海歡送儀式,然后從后渚港登船往韓國繼續考察。迪安博士激動地稱,在泉州的考察把整個考察活動推向高潮,考察隊幾乎要被泉州的熱情和歡樂所沉浸……

“泉州是一座非常特別的城市,在這里,多元文化彼此融合,多種宗教繁榮共生,整座城市就像一個文化的聚寶盆,值得人們深入了解、探尋。”迪安博士清晰地記得,當考察團成員看到中國本土的關帝廟與伊斯蘭教的清凈寺緊緊相鄰,而斜對面就是印度正教遺址,不同宗教在同一片區域內共生共榮,為之驚嘆。

“可以說,泉州是那次海上絲綢之路考察中最重要的成果之一,也正是從那時起,我與泉州人民結下了深厚友誼,泉州就像我的故鄉。”此后的1994年和1997年,迪安博士又兩次率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來泉考察。2002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將泉州確認為全球第一個“世界多元文化展示中心”。

敘緣:未到泉州 先結善緣

“我相信,是一只上帝之手把我們帶到了這里。”迪安博士所說的,是與泉州的緣分,也是一段傳為佳話的插曲——1991年2月8日,在去往泉州途中的“和平方舟”在海上救起了8位泉州漁民,這段因“海絲”而結緣的珍貴中外情誼在當時引起不小反響。

當年被“和平方舟”救起的泉州漁民邱火柱和邱家奪也來到座談會現場。他們激動地握著迪安博士的手,久久不愿放開。

回憶起當年獲救的情景,邱火柱歷歷在目。當年,他們乘坐的漁船“閩獅漁2415號”在海上作業時,船上主機突然發生機械故障,船只失去動力在海上漂流。受限于當時的通訊技術,船上的通訊設備無法與岸臺取得聯系,不能及時得到救援,漁船漂流了整整14天。

“海上風大浪高,船上的食物和淡水也已用完,漁船已漂流到南中國海域,所有人都絕望了,處在崩潰的邊緣。”邱火柱說,就在這時,“和平方舟”經過附近海域,在向考察隊求救后,我們8名漁民被船員接到“和平方舟”上,得到及時的醫療救助和悉心的照顧,才得以幸存下來。

迪安博士對被救漁民也印象深刻。他回憶說,“這是一段特別的緣分,當時船長向我匯報,說不遠處有一艘快沉沒的漁船,但是經過的其他船只并沒有救助他們,問我怎么辦?我說,走,我們過去營救他們!”

當救起漁民后,迪安博士才知道,這些漁民居然就來自“和平方舟”要去的地方——泉州。“所以,當時我們救起的漁民,也是我們和泉州結緣的見證,我們的聯系是一生的。”迪安博士這樣說道。

[責任編輯:陳玉玲]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