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獅蚶江:強鎮“三步曲”
港口:鑄全鏈條 添磚加瓦
站在蚶江六勝塔公園高處,石湖港盡收眼底,格外壯觀。一個個滿載的貨柜和頻繁進出港口的貨車見證著港口的繁忙與興盛。
隨著港口、臨港、港后產業鏈“一條龍”布局的日趨完善,以石湖港為依托的港口經濟逐步成為蚶江鎮經濟發展的“加速器”。若將蚶江比喻為展翅欲飛的大鵬,那么“港口”便是它的翅膀。
“港口經濟”的崛起,港口建設是“龍頭”。而科學規劃、提高港口生產能力,是發展港口經濟的基礎。為滿足持續增長的物流需求,蚶江鎮正加快推進建設石湖港5號、6號泊位,從而提高港口吞吐量。
臨港產業群布局,將促進港口與產業協同發展、相輔相成。如今,圍繞港口布置的化工、電子、紡織產業群初具雛形,聚集成一批優勢產業體系。
港口經濟中的“龍骨” 是港后物流產業集群建設,成熟完善的物流產業體系,是推動港口經濟做強做大的重要組成部分。如今,港后物流產業集群已初具規模。
據統計,蚶江鎮港后物流產業區進駐企業30多家,萬弘物流、石材物流園、安通物流、濠江物流、港泰物流等5個項目落地建設,與電商配套的富星電子商務倉儲物流園已建成并試運營。
“富星電子商務倉儲物流園已入駐11家品牌企業,共有200萬件在庫商品,每天近萬件出貨量。”富星電子商務倉儲物流園相關負責人介紹,“物流園標準化、智能化管理為入駐企業降低了30%~40%的倉儲、人工成本。”
港口快速發展壯大的同時,完善疏港通道,構建四通八達的交通脈絡,為水路交通提供陸路交通配套,不僅能使港口、臨港產業群、港后物流產業群串聯成線,也將推進蚶江鎮的“港口經濟”建設輻射到周邊城市。
旅游:唱響“海絲” 培育新動能
六勝塔曾是“東方第一大港”刺桐港、海上絲綢之路的燈塔,林鑾渡曾經見證著萬千船隊駛向世界,蚶江鎮的這兩處景觀,均為海上絲綢之路申請世界文化遺產的重要歷史遺跡。
“海絲”遺跡見證了蚶江鎮在海上絲綢之路中不可抹去的地位。悠久的歷史,豐富的文化旅游資源,文物古跡眾多,海濱風光旖旎……蚶江鎮擁有得天獨厚的發展“海絲旅游”的歷史和自然條件。
“將旅游產業作為蚶江鎮經濟發展新增長點,豐富蚶江鎮產業布局已是水到渠成”, 劉藝波說。
培育“海絲”文化旅游品牌,蚶江鎮馬不停蹄。
2012年,六勝塔公園批建。2015年,投入500萬元資金實施石湖六勝塔歷史文化公園環境整治及綠化提升工程。
2016年,繼續投入1000多萬元加大對閩臺對渡、民俗文化、港口景觀資源,六勝塔、林鑾渡周邊環境整治,挖掘傳統民俗文化和文物古跡,打造“一節一渡,一塔一碑”(海上潑水節、林鑾渡、六勝塔、蚶江鹿港對渡碑)海絲文化,推動“世遺”申報工作。目前蚶江已連續成功舉辦十屆閩臺對渡文化節暨海上潑水節。
傳統產業的提質增效、港口經濟的蓬勃振興、海絲旅游的“曙光初現”,讓劉藝波對蚶江鎮的未來充滿信心,一個“智能制造產業園、環灣海絲新城鎮”的“蚶江新貌”在他的腦海漸次成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