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公路人的創新與傳承

2016-05-24 15:19:37 來源: 泉州企業家雜志

0瀏覽 評論0

林忠明是該站站長。2016年春節前后,寒潮伴著陰雨在戴云山脈連綿不休。除夕當天,林忠明好不容易輪休,驅車幾百公里返回莆田老家過年。午夜,縣道354一段公路邊坡突發溜方,消息傳來,林忠明立刻想到,站里僅兩人值守……他默默告別守歲的妻兒、老母,駕車一路疾馳返回。至清晨到站,直至將溜方泥沙清理一空,他才安心。

林忠明父親也是養路工,1989年,父親把公路養護的擔子交給他。林忠明遵從父親的意思,扎根德化邊緣地帶。從此,他帶著媳婦一起養路,一晃27年。如今他們精心養護的省道206線德化段已經是一條繁忙的旅游線路,承載著川流不息的車流,不斷拉伸德化經濟發展黃金地帶。

20多年前,永春有個小有名氣的油漆師傅被他的父親——一名老養路人送到道班工作。20多年來,他默默無聞守護著山區公路,再苦再累,記起“大道清潔”——父親給予的名字由來,他就無怨無悔。他,就是全國先進工作者康清潔。

2010年元旦,康清潔被診斷為股骨頭缺血性壞死,單位要照顧他“坐辦公室”,他馬上急了,第一次和領導翻臉。最后,他還是留在玉斗公路站,邊養路邊同病痛斗爭,樂此不疲。

驅車省道308從南安侖蒼進入安溪,“白改黑”的公路筆直寬闊。養護這條大通道的是澳江養路班的養路工們,而李建文正是他們中的一員。1985年,不到20歲的李建文招工分配到道班。養路艱辛,30年來,他有許多機會“逃離”,然而,老站長、老養路工的言傳身教,讓他始終埋頭苦干。

20世紀90年代,安溪彭亭收費站開征,人人削尖腦袋想往里“鉆”,李建文幸運地被第一批推薦調崗收費站,不再需要風吹日曬養路修路,可他一個電話就回絕了。近幾年,李建文的親家多次向他發出邀請,許諾年薪十幾萬元,他還是不為所動,“打少年整日與路為伴,不在路上,心里不踏實。”

此外活躍在全市近1000公里干線公路上的養護女工,也頂起半邊天。

春雨綿綿的日子,記者見到女工鄭珠桂,她與同事冒雨作業。16歲,少女最美的時光,她卻脫下花裙子,穿上橘紅工作裝,肥大褲子,從老家永春翻山越嶺到德化,成了養路工。異鄉漫漫山路上,日出而作、日落搶通。因為是高強度野外作業,如今45歲的她即將退休。

泉州市公路局目前在一線的養路女工有百余人,這是一個特殊群體,很多人是早年頂替父母加入“養路大軍”的。如今,她們的年齡大多在40歲左右。她們繼承父兄對公路的熱忱,承擔道路的保潔、維修等養護工作,還參與危重的搶險救援。

今年1月27日夜,省道206線往九仙山沿線多處路段結薄冰,據當地旅游部門預測,天明上山賞霧凇的游客將破歷史記錄,公路除險迫在眉睫。天寒地凍中忙活一整天的鄭珠桂連夜趕去支援。有些路段,結冰在死角,需要人工除冰,她摘下手套,在路沿邊彎腰屈背,一蹲兩個鐘頭,手凍得像蘿卜一樣粗。

鄭珠桂的愛人余德新也是一名養路工,兩年前突發重病,如今痊愈,但身體還很虛弱。分局機關特地將他調至鄭珠桂所在班站,方便照顧。兩年來,鄭珠桂將他照顧得無微不至,一肩扛起兩人的活,她說:“照顧老余,我的責任,我得多干些。”

康素蘭是永春岵山公路站的女站長,她記得也是養路工的父親的叮囑,每次總是把最累、最苦的活留給自己。在養好路的同時,也辛苦照顧女兒、公婆。今年,女兒外出上大學,工作閑暇時康素蘭常常摩挲手機上女兒的照片。她回憶:因為無人照看孩子,不得不將幼小的女兒帶到溜方清理現場,將她放在路邊溝里,不讓她亂跑。忙完一小段一回頭,就見瑟瑟山風中,粉雕玉琢的小女娃被凍得鼻子通紅,心酸不已……

[責任編輯:陳玉玲]

參與評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