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郵儲銀行高峰論壇在北京舉行 聚焦中國銀行業機遇
今日泉州網12月7日訊(記者 陳雅兵通訊員 李泓瑋)當前,正處于關鍵期的中國經濟轉型在對銀行業提出新要求的同時,也正在孕育銀行業發展的歷史機遇。在此背景下,12 月11 日,以“經濟轉型與商業銀行風險管理”為主題的“2015郵儲銀行高峰論壇”在京舉行。
資料圖
作為此次活動的主辦方,中國郵政儲蓄銀行剛剛成功完成了引入戰略投資者工作。而從此前郵儲銀行引進戰略投資者過程中的受歡迎程度就可以看出,在當前經濟處于新常態、銀行業轉型發展的背景下,國際國內金融市場的投資者對郵儲銀行的轉型升級寄予厚望。對此,中國郵政儲蓄銀行董事長李國華表示,面對新的挑戰和機遇,面對各類型金融機構更加激烈的競爭,傳統商業銀行的經營模式和風險管理都面臨深刻變革。據悉,本次論壇邀請了政府、監管部門的有關領導、知名專家學者、境內外知名機構高層及專業人士共商“經濟轉型與商業銀行風險管理”,并結合“創新融資模式”和“消費金融”兩大趨勢,深入討論中國經濟轉型對傳統金融機構和行業整體格局的影響。
探討商業銀行變革方向
轉型是經濟發展中永恒的話題。當前,中國經濟正處于轉型的關鍵期。在金融領域,金融體系改革同樣也不斷向縱深推進,利率市場化基本完成,匯率市場化和人民幣國際化步伐加快,互聯網金融等新型金融業態迅速崛起。在此背景下,商業銀行如何才能具有更強的競爭力,強化風險管理必然首當其沖。
論壇上,財政部副部長劉昆表示,圍繞經濟轉型,國家出臺了一系列金融改革政策,金融領域向非國有資本的開放進一步擴大,中小型金融機構逐漸增多,金融組織、金融產品、金融服務不斷推陳出新,互聯網金融日益活躍,金融競爭加劇。擁有較強的風險管理能力,是商業銀行在競爭中脫穎而出的關鍵。
李國華表示,當前,中國商業銀行資產質量雖然總體可控,整體風險抵補能力保持穩定,但在多重因素影響下,也正在承受不良貸款雙升、盈利增速下降的發展壓力。商業銀行需要不斷適應經濟轉型要求,完善和提升風險管理手段,提高差異化風險經營能力,在推進轉型、謀劃創新的同時,始終遵循商業銀行經營規律,堅持穩健風險偏好,實現長期可持續發展。
資料圖:美國前財長勞倫斯·薩默斯
人民銀行金融穩定局局長宣昌能表示,從我國來看,商業銀行普遍資本結構相對單一,資本補充渠道有待進一步拓展。因此,要通過引入戰投、公開上市,以及發行新型的可吸收損失的資本債,如應急可轉債等新型資本工具等多種渠道補充資本,不斷提高抵御風險和吸收損失的能力。對此,美國前財長勞倫斯·薩默斯的建議是,金融在經濟轉型中的作用是核心及至關重要的。金融的作用就是幫助人們實現夢想,比如,讓一些現金不足的家庭能夠買得起房子,讓一些年輕的企業家能夠創建自己的企業并提供就業。
而在勞倫斯·薩默斯看來,這些在郵儲銀行所介紹的過去實踐中有著很好的體現。日前,中國郵政儲蓄銀行剛剛成功完成了引進戰略投資者工作,邁出了股權結構多元化的關鍵性一步。可以說,此次引戰工作的圓滿成功是中國郵政儲蓄銀行改革發展的又一個重要里程碑。
對此,劉昆表示,財政部作為中國郵政集團公司的出資人,支持郵政儲蓄銀行推進改革進程、創造條件擇機上市,以發揮資本市場對規范公司治理、提升風險控制水平的促進功能,建立長期穩定的資本補充機制。
中國郵儲銀行行長呂家進表示,當前中國銀行業面臨的新挑戰,在本質上是新一輪經濟轉型對銀行業提出的新要求。提升風險管理能力,走差異化發展道路,將是中國銀行業實現破繭重生的必由之路。
瑞銀集團亞太區主席兼首席執行官尹致源表示,中國國內和國際市場的一體化以及給全球帶來的這些巨大變化,會給我們帶來更多的合作機會,并且也帶來很多信息和資本流動的機會。與此同時,他也認為,中國和國際金融機構面臨的管理挑戰也很多,對此應建立一個良好的企業文化來幫助金融機構應對這種機遇與變化。
摩根大通亞太區首席執行官歐冠昇表示,風險管理是摩根大通與郵儲銀行合作的主要領域,一個有效的風險管理框架有賴于透明度、風險意識和有個人責任感的企業文化,這些都是非常重要的。相信與郵儲銀行的合作將會使雙方受益,而這一過程也將為全行業帶來寶貴的價值和學習機會。
總結過去8 年實踐,呂家進介紹,郵儲銀行在風險管理方面的實踐經驗可以歸納為“三個堅持”。第一是堅持審慎穩健的風險偏好;第二是堅持有特色的零售信貸技術;第三是堅持運用信息技術管理風險。“郵儲銀行繼承了郵政儲蓄‘人嫌細微,我寧繁瑣;不爭大利,但求穩妥’的傳統價值觀,與郵儲銀行‘普之城鄉,惠之于民’的大型零售商業銀行定位高度契合,更順應了中國經濟社會的發展需要。”
參與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