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智慧:讓世界香起來
曾陽平近照
(泉州企業家雜志 記者 陳雅兵 報道)他說他是惠安人,跟郵儲銀行惠安支行謝惠玲助理是十多年的朋友,相識緣于“香”。他說,他不是雕刻藝術家,但他一輩子只專注做一件事:雕刻、制香、發揚“香”文化。他認為,一個名人的成功,固然涉及時代背景、歷史條件、師承關系、文化氛圍等多元因素,但家學淵源無疑是不可忽略的一環。而作為四代制香世家,傳承制香工藝不僅是他的榮譽,更是家族的榮耀。
淺棕的木色格調的室內,擺放一張古樸罕見的石桌,石桌上有一套深棕色的茶具,茶具的右側放著三套深咔啡色的小香爐,爐旁還擺放著香鏟、香筷、香勺等工具,奇楠、檀香、達拉干等香材。而其中一個香爐,此刻正煙霧裊裊,淡淡的馨香中又點綴著沁人心脾的茶香……
在一縷幽幽淡的清香中,青煙飄散瞬間包圍著悠然自得喝茶的他。讓人平視中卻滲透著淡漠高華的神韻。
他,就是曾氏家族如今的掌門人——曾陽平。
四代傳承 香溢世界
1916年,是曾家族譜中制香工藝的時間記載,族中老人談起其曾祖父時,仍然還記得在清朝時期被官府授牌為“厚德怡人”的沉香世家。
在19世紀初,曾氏的先輩們以精湛的雕刻工藝聞名于世,并常常有高僧大德們慕名拿來沉香委托定制佛像,從而開始了沉香的傳承之旅。
第三代傳人曾榮輝,據馬來西亞權威媒體《星洲日報》報道,在1995年作為第一位赴馬來西亞的中國民間木雕大師,還在檳城街頭現場進行沉香神像創作。同時,曾榮輝又是祖國大陸第一位應邀創作沉香媽祖神像入臺的工藝大師。而由其手工雕刻的媽祖神像至今已超過500多尊。
作為第四代制香掌舵人,曾陽平從小就接受爺爺“佛藝”雕刻的熏陶,不到18歲就能純手工雕刻各種栩栩如生、千姿百態的佛像,然而他更喜歡傳承制香工藝。或許是匠人先輩們有心,認為與佛有緣的東西皆有靈性,不忍將雕刻剩下的沉香心屑隨意丟棄,而是尋法將其制成香品,光陰荏苒,靈手弄巧。于是,他在對沉香藝術和香品的探索中,通過不懈努力與感悟,形成獨特、傳統的制香工序,如用石杵將沉香屑研磨成粉,后加入楠木皮粘、水、用手反復揉搓成香團,再根據要求又用手慢慢搓成一支支香品。
相關閱讀
- (2014-05-09)重商名士李光縉
- (2014-05-09)晉江福全古城探新路——一篇報道引發的思考
- (2014-05-09)蔣海棠:一顆愛鄉的心
- (2014-05-09)曾國雄:含淚談“根”
- (2014-01-02)黃莎莉: 非凡之人的非凡之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