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中國郵儲泉州分行行長李偉:普惠金融 澤被城鄉
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明確提出,發展普惠金融。這不僅標志著普惠金融在我國進入一個全新的發展階段,成為深化金融體制改革的重要內容,更重要的是,這體現了讓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體人民,其意義重大而深遠。當前,我國已進入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關鍵時期和深化改革、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攻堅階段,這對普惠金融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商業銀行理應承擔起促進金融平衡發展和實體經濟均衡發展的社會責任。
中國郵政儲蓄銀行作為大型國有商業銀行,更是要體現國有資本的意志,充分發揮在資金、網絡、技術等方面的獨特優勢,通過改革和創新,進一步增強做好普惠金融服務工作的敏銳性和自覺性,從多方面入手促進金融服務的公平化和普遍化。郵儲銀行泉州市分行主動踐行普惠金融、造福城鄉頗有善舉,近日本報記者專訪了該行行長李偉。
記者:可以簡要介紹一下“普惠金融”這個理念嗎?
李行長:好的。普惠金融是聯合國在2005年“國際小額信貸年”提出的概念,既是一種理念,也是具體的實踐活動。普惠金融的重點在于,加快金融體制改革和金融服務創新,不斷完善現代金融體系,及時有效地為社會各階層和群體提供所需要的金融服務,讓現代金融服務更好地惠及各個社會群體和經濟社會發展的薄弱環節,更好地支持實體經濟發展。從這個意義上講,發展普惠金融與構建和諧社會的發展目標相一致,體現出了有序發展、均衡發展、文明發展、和諧發展和可持續發展。
第一,發展普惠金融,有利于推進經濟發展方式轉型升級。發展普惠金融,就是通過創新工具將市場儲蓄資源進行跨主體、跨市場、跨行業轉移和重置,提高金融服務效率。同時,資金配置效率的提高,必然會擠出粗放型經濟發展模式中存在的各種無效“水分”,促進經濟發展方式轉變,順應和帶動產業結構轉型升級。
第二,發展普惠金融,有利于提升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的力度。發展普惠金融,必然要求金融機構轉變經營思路,著眼于服務實體經濟,推進金融產品和服務創新,不斷擴展其金融服務的覆蓋面和滲透率,使更多企業或個人享受到金融服務。與此同時,隨著實體經濟增長質量和效益提高,也會進一步降低金融體系運行風險,提高金融機構收益水平和贏利能力,從而為普惠金融深入發展創造條件。
第三,發展普惠金融,有利于緩解發展不平衡性。目前經濟發展中存在一個突出問題是發展不平衡。發展普惠金融,就是破除各種制度性和政策性障礙,進一步擴大金融服務的廣度和深度,將金融服務向欠發達地區和低收入群體擴展,促進資金自由合理流動,提高資金使用和運行效率,提升發展的均衡性和有效性。
記者:這樣看來,發展普惠金融意義重大。那么,郵儲銀行泉州分行在踐行普惠金融方面都做了哪些探索與實踐。
李行長:郵儲銀行發展普惠金融的成功實踐,改變了業界和學界所一直提倡“大銀行只適合做大業務,小銀行更適合做小業務”的傳統論斷,其核心是找到一條能夠破解普惠金融服務成本高、風險大的新路子,實現商業可持續發展。
第一,充分發揮渠道優勢改善農村金融服務環境。由于城鄉發展的二元結構,當前部分農村仍是金融服務盲區,有些貧困地區或邊遠地區未獲得最基礎的金融服務,因此,郵儲銀行踐行普惠金融,首要任務是改善農村金融服務環境。一是致力于為農民提供儲蓄、匯兌、代理保險、便民取款等基礎金融服務,構建“延伸城鄉金融服務最后一公里”的金融機構。郵儲銀行已建立起全國規模最大的通存通兌網絡,成為城鄉居民個人結算的主渠道,為城鄉居民搭建起了資金往來的綠色通道。二是加大自助設備投放力度,通過在金融服務空白鄉鎮設立便民服務網點和布放自助機具等方式,為農村地區客戶提供便利的取款、轉賬、查詢、代繳費等服務,著力改善農村用卡環境,填補金融服務缺口。
參與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