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術精湛阮厝人口碑相傳 傳承流派精神造福患者

2021-07-08 09:53:55 來源: 石獅日報

“大姓謝九連,小姓王雨前。”這是莆田民間流傳了三百多年的一句諺語。謝九連是當地有名鄉紳,樂善好施,接濟百姓。王雨前是康熙時期莆田的秀才、名醫,泉州王氏中醫痔科流派的一世祖。該流派從清康熙年間傳承至今已歷經三百多年,十三代傳承,入選福建首批中醫學術流派,被評為泉州市第六批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者不僅把祖傳秘方賽霉安系列藥方貢獻給了國家,還創建了全國中醫肛腸學科先進名醫工作室,造福患者。今天,讓我們一起跟隨第十二代傳人、福建中醫藥大學教授、泉州市中醫院主任醫師王泉英探尋這個經久不衰、獨具特色的閩南中醫流派。

技術精湛阮厝人口碑相傳

“泉州賽霉安,漳州片仔癀”,這兩款藥在閩南家喻戶曉,被譽為“藥虎”。走在人頭攢動的西街,從鐘樓到泉州影劇院約百米的路段,曾有一間“圣潔醫所”。上了年紀的阮厝人都知道,王氏中醫痔科流派和王氏十一代傳人圣潔醫所的創辦者王鴻珠把賽霉安祖傳秘方無償捐獻給國家

據王泉英教授回憶,“圣潔醫所”四個字由泉州舉人曾遒題寫。上世紀30年代,父親王鴻珠帶著祖傳的中醫外科特別是治療痔瘡技術,從老家湄洲島出發,一路訪名師治病人,機緣巧合下定居西街24號,并創辦“圣潔醫所”。“圣潔”一詞與宗教無關,這在當年是一個新潮的詞匯,有高尚道德的含義。

出生于醫所的王泉英目染父母秉承王氏中醫一脈相承的醫德。父親王鴻珠醫生和母親蔡愛珍醫生對窮人分文不取,有時看著病人實在貧困,父親還自掏腰包照顧病人吃住。母親則更多關照女患者,有一些女患者便秘,五六天沒有辦法排泄,也不好意思跟醫生說,母親總是很有耐心地和她們溝通,直到她們如實說出病情。

在缺醫少藥的年代,“圣潔醫所”的醫生醫術高、口碑好,很多外省的患者慕名前來就醫。王泉英記得上世紀三四十年代,西街還是石板鋪成的路面,每到夏天的傍晚,來自全國各地的住院患者就會穿著木屐,走到鐘樓下納涼。木屐踩在石板上發出清脆的聲音,吸引阮厝人圍觀。

患者多,父母總是連軸轉,王泉英從10多歲起就成了好幫手。他印象很深刻:把秘方藥材裝入陶壺后,要用鐵線把壺身捆綁好,涂上紅泥,炭火燒烤一個小時以上,直至壺里面的藥融化。放涼了之后開壺,用石臼碾碎、過篩。這是一個耗時、耗力又特別講究耐心的過程,壺里的藥材要研磨到濾過500目以上的篩網。這也讓王泉英明白父母作為醫生的良苦用心:越細膩的藥粉對患者的治療效果越好。

許多患者都感恩王鴻珠和蔡愛珍醫生高超的醫術和照顧之情,痊愈后,每年春節都會帶上土特產,到西街王家拜年。如今,一些老患者拜年的慣依然不改。盡管王家多次搬遷,但是仍有80多歲高齡的患者堅持來拜年,已經和王氏后人成為無所不談的朋友。

標簽: 閩南中醫 研發新藥 縮短療程 流派精神

[責任編輯:]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