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溪這份情懷和擔當寫就的履職答卷請您檢閱

2020-05-13 15:47:00 來源: 泉州晚報

0瀏覽 評論0

織就鄉村振興交通網,安溪自2016年下半年起在全省率先實施農村公路改造提升工程,對700公里主要通村公路進行改造升級,今年將全面完成改造任務。去年安溪獲評“四好農村路”省級示范縣,圖為龍門鎮龍門嶺農村公路與山水交融一體。

崇學重教的安溪優先發展教育事業,新改擴建、竣工投用了一批學校。圖為去年投用的按照超過省級示范幼兒園標準建造的安溪第十五幼兒園(鐵錚幼兒園),系安溪境內規格最高、設施領先的一所幼兒園。(陳永堅 攝)

安溪大刀闊斧推進城市提升,解放路西側、沼濤實小、祥云路等片區改造如火如荼,現代化高樓競相拔地而起,拔高山城顏值。圖為城東片區繁華一景。(劉伯怡 攝)

這幾年,通過大膽先行先試,安溪已在全省脫貧攻堅中實現十個“率先”,包括率先實施“百企聯百村幫千戶”行動、鄉鎮扶貧開發協會全覆蓋、村集體經濟“消薄倍增”專項、“農村公路改造提升工程”、組建農民講師團和鄉村振興服務隊、扶貧小額信貸、完成國定省定造福工程易地搬遷、大病補充醫療保險、建立因病因災致貧返貧對象幫扶機制、進一步深化貧困邊緣村和邊緣戶的幫扶工作。截至去年年底,安溪全縣建檔立卡貧困戶、貧困村已全部脫貧退出,打造出小康路上的“安溪樣板”。圖為規劃建設中的安溪鄉村振興大廈,將著眼于解決村財增收“瓶頸”,使招商收益惠及薄弱村、空殼村,確保全縣所有村村集體經濟年收入達10萬元以上。

發展,就是要讓群眾可感知

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使人民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實、更有保障、更可持續”。

有感、可感,成為衡量發展水平和幸福指數的一個標準。而事實上,這不僅是黨和國家對各級施政履職的要求,也是時代發展的必然趨勢——

新貿易時代,要求商品和服務可聽可看可感;全媒體時代,要求資訊可聽可看可感。當高質量發展步入新征程,“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下,發展的質量、發展的速度、民生的改善、服務的提升,如何更好地讓廣大群眾可聽可看可感,也是各級黨委政府所面臨的時代命題。

寫好“有感、可感”這篇文章,近年來,安溪以“發展為先”鋪陳底色,以“民生為重”勾勒重點。普通群眾不用是專家,也不用上升到理性認知,更不用特意趕到特定的場所,只要稍微用心環視自己的生活,就能發現“看得見、摸得著”的變化。哪怕遠在外地和海外的安溪鄉賢,也能像今天這樣,通過報端網絡畫面傳遞,直觀感受具象的發展與變化、收獲與幸福。

這一個個具象的畫面,就是幸福安溪、奮進安溪可感發展的濃縮。因為實在,因為可感,贏得安溪人民的親敬,也收獲遠方來客的贊嘆——人民視角、充滿溫度。

(作者:記者孫燦芬 陳林森 林清鍛/文 安溪縣委宣傳部/圖)

[責任編輯:林春婷]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