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底身份證買賣:“四件套”要價2600元 多用于非法用途

2018-12-11 16:31:52 來源: 東南早報

0瀏覽 評論0

買賣身份證涉違法 最高判刑7年

今年6月,豐澤警方在轄區內抓獲倒賣身份證的犯罪嫌疑人。

居民身份證作為公民日常生活中最常用、最重要的證件之一,一旦被不法分子利用,不僅侵害公民個人的權益,更易誘發信用卡詐騙等金融犯罪。

據介紹,隨著人像識別技術的不斷完善應用,特別是在銀行開戶、酒店入住等環節,都會要求進行人像核實。相關部門在校驗身份證制度,人證一致性核驗過程更為嚴格,將有效地壓縮二代身份證被冒用的可能。

律師說法

購買身份證都有不良動機 嚴重危害社會秩序

《刑法》第二百八十條規定,偽造、變造、買賣居民身份證、護照、社會保障卡、駕駛證等依法可以用于證明身份的證件的,處3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剝奪政治權利,并處罰金;情節嚴重的,處3年以上7年以下有期徒刑,并處罰金。

買賣身份證,最高可以判刑7年。

《中華人民共和國居民身份證法》明確,有下列行為之一的,由公安機關處200元以上1000元以下罰款,或者處10日以下拘留,有違法所得的,沒收違法所得:冒用他人居民身份證或者使用騙領的居民身份證的;購買、出售、使用偽造、變造的居民身份證的。

福建建達(泉州)律師事務所律師張傳江告訴記者,設立居民身份證制度是國家公安機關進行個人信息管理的一種方式,身份證只能由國家相關管理機構制作發放且無償提供給公民個人,禁止買賣。

“購買者都是有不良動機的。”張傳江說,單購買居民身份證的行為,就涉嫌違法,購買者若拿這些身份證、銀行卡等用來實施詐騙等違法犯罪行為,會嚴重危害社會秩序穩定。

網絡販賣身份證涉嫌泄露公民個人信息,侵犯個人隱私,破壞了國家公民信息管理秩序,社會危害非常嚴重,應予以嚴厲打擊。

警方提醒

身份證一旦被盜或丟失 及時掛失開證明

為何補辦了新的身份證,遺失或被盜的身份證仍可用?

公安部門相關人員表示,從目前技術角度而言,證件丟失后,其芯片依然可以使用。

一位業內人士告訴記者,雖然現行的二代身份證也是使用芯片,但是與銀行卡、手機SIM卡不同,身份證遺失后只能掛失沒辦法注銷,遺失后的身份證可能會被用于不同場合。

部分市民如果身份證和銀行卡同時丟失,一般都會第一時間掛失銀行卡,對掛失和補辦身份證意識不強。

鯉城常泰派出所謝警官提醒,公民日常生活中應妥善保管好自己的身份證件,如果身份證是因被盜、被搶造成的丟失,應馬上到案發地派出所報案,開具報案證明;如果身份證是自己不慎丟失,應馬上到派出所補辦,開具補辦證明,符合異地辦證條件的也可到常住地派出所辦理;登報聲明也可以成為一個證明身份證作廢的輔助憑證。身份證遺失后要及時掛失,如有相關需求,公安部門可以開具掛失證明以進行免責維權。另外,登記指紋信息的居民身份證可以有效防止被他人冒用,大家可隨時到公安機關辦理。

如遇到身份證被冒用所帶來的麻煩時,可出示報案證明、補辦證明或者報紙聲明。同時,撿到別人二代身份證也不要隨意使用,應及時交給公安機關處理。

與此同時,金融機構和其他需要校驗居民身份證的部門,不僅要驗證身份證的真實性,還要進行人、證比對,對有懷疑的要與人口信息系統進行核對,加強監管。

【相關鏈接】

網吧網管把撿到的證拿到網上賣

據媒體報道,江蘇徐州警方此前抓獲一名偽造、變造、買賣身份證件的嫌疑人楊某,在其房間內發現122張二代居民身份證、1部讀卡器、4部手機和若干銀行卡。

據調查,楊某在網絡上有相對固定的“采銷渠道”,最普遍的一個來源是小偷。這些小偷得手后,不僅會拿走錢,也會順走身份證用于倒賣。

楊某的身份證“供應商”之一靖某,是名網吧網管,多次將自己在網吧里撿到的無人認領的他人二代身份證,通過某閑置品網絡交易APP平臺倒賣給楊某,一共賣了22張,非法獲利1320元。

警方表示,很多去網吧上網的人,對身份證的保管意識很弱,有的人甚至為了續時方便,直接將身份證放在網管那里,給了不法分子可乘之機。

身份證被人冒用 負債7900多萬元

此前媒體報道,在深圳工作了20年的劉先生自2012年以來,他的身份證信息一直被人冒用并四處舉債。4年來,劉先生因此涉及的訴訟案達32宗,負債金額超過7900萬元。同時他的戶籍信息中還多了一個“妻子”與兩個“兒子”,這一假冒的妻子的身份證信息同樣背負高額債務。目前,警方正在調查中。

無獨有偶,劉女士在武漢市第十一醫院附近辦事時,不慎將身份證弄丟。發現后很快回到老家辦理了掛失手續,由于沒有辦理加急,她必須等到10月17日才能拿到新身份證。10月12日,她的手機突然收到一條“成功開卡”的短信。再到銀行查詢才知道,自己足足多了9張卡。面對這樣的突發狀況,在漢口打工的劉女士焦慮不已,她迫切希望將自己賬戶內的10萬多元凍結以免被人轉移,可派出所拒絕立案,銀行因無立案回執,也不敢擅自凍結這筆存款。

[責任編輯:林春婷]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