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新能源汽車越來越多 充電何時不再成為煩惱?
不少車輛占據電動汽車充電樁專用位 (張九強 攝)
市民大多認為充電不方便
家住晉江一小區的陳女士稱,小區有空的停車場可以建充電樁,但物業不同意。“物業對新能源汽車充電設施的各方面知識了解不足,擔心在空余的地方建設充電樁,可能帶來觸電、著火等安全隱患,影響到其他不使用新能源汽車的住戶。”
如同陳女士所反映的,記者采訪時,也遇到不少市民對新能源汽車充電問題抱有疑惑。“電動汽車開上高速公路沒電了怎么辦?”“新聞常報道電動車充電時爆炸著火,電動汽車會不會也有此類隱患?”“電動車都得充七八個小時,電動汽車是不是要充更久?”“小區旁有充電樁嗎?我怎么不知道?”陳女士認為,相關部門和企業應該加大宣傳力度。
規劃篇
建設充電樁有補助 充電半徑逐年縮短
今年6月,市發改委、市財政局、市經信委聯合下發《關于組織申報2017年度電動汽車充電基礎設施建設補助資金的通知》,其中,補助標準為公用直流樁按445元/千瓦,公用交流樁按135元/千瓦補助,公交專用直流樁按396元/千瓦補助。
通知亦明確規定,申請補助的充電設施必須合法合規,保證至少3年的正常連續使用,如果3年內不能正常使用的,被補貼方必須退還財政補貼金額。
為了解決電動汽車“充電難”問題,記者了解到,今后泉州將規劃建設更多充電樁。
“自2015年起,逐年縮短中心市區充電半徑,至今已實現10公里服務半徑。接下來,還將繼續根據‘十三五’規劃要求,將中心市區充電半徑最終縮短至2.5公里。”顏瑋瑋表示,居民可下載“e充電”APP,實時查詢附近的充電點。交發新業相關負責人亦表示,至今年年底,還將有分布在洛江、南安、惠安、德化、石獅等地的7個公交充電站向私家車開放。
莊景偉介紹,特來電明年在泉州的建設任務有望突破1000根充電樁,分布在各縣(市、區)。同時,還會完善充電站的配套設備,如設置休息室、洗手間、便利店等。
充電時,市民可以通過APP查看相關信息。
建議篇
多位購買純電動汽車的市民反映,有時開車在外,需要充電時,會遇到充電站距離較遠的情況,希望未來規劃更多的公共充電站。“充電難”問題如何更好地改善,行業從業人員和市民都給出了自己的建議。
強制新建樓盤配建
記者獲悉,今年2月1日,由福建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發布的《福建省電動汽車充電基礎設施建設技術規程》中有一強制規定,新建的各類民用建筑,必須配建一定比例的電動汽車充電停車位,居住建筑的電動汽車充電停車位配置數量應占建筑配建機動車停車位數量的20%,公共停車場、辦公建筑、旅館建筑、綜合性醫院、療養院、其他類民用建筑的配建指標也均為20%。
新建各類民用建筑必須按比例規劃建設電動汽車充電停車位,那么已經投用的民用建筑呢?陳先生建議,已投入使用的小區、公共停車場應該在有條件的情況下,增設部分電動汽車充電位。城市及鄉村的加油站在場地足夠的情況下,可以增設部分充電位。
限制傳統車輛占用
記者走訪發現,如同網約車司機陳先生所說,設在商場、醫院、小區等地的公共充電站,由于人流量大、停車位少,常常出現充電位被傳統汽車占用的情況。“我們在APP頁面上對用戶做了提醒,如果停放時間過長可能額外收取停車費。”莊景偉介紹,其實,近年來部分市民的公共意識已有所提高,如位于市區新華路的公共充電站,過去常有充電位被占用的情況,最近,一些傳統車輛駕駛員會自覺停放在旁邊。
“今后可以通過設置車位限位器的方式,限制傳統車輛占用充電位。”交發新業相關負責人建議,對于占用充電位的車主應根據其占用時間,收取相應費用。
建設統一信息平臺
陳先生反映,每次要找公共充電站充電,需要逐一打開多個APP搜索,較為不便。
他建議,可以建設統一的信息平臺,將各類企業的充電站地址和相關信息納入其中,市民可以直接在信息平臺搜索最近的公共充電站前往充電。
充分利用已有充電站
有電動汽車車主反映,曾遇到公共充電站的充電樁出現故障,無法使用,建議加強監管、及時維修,保障各充電站正常運營。對此,記者獲悉,各充電樁建設單位都有相應的反饋機制并逐步完善,如國網充電樁出現故障時,系統會立即顯示,根據故障報修機制,維修人員45分鐘就會趕到維修。
小 貼 士
電動汽車充電收費標準
找到公共充電樁后如何充電?收費標準如何?如何在家充電?記者請相關人士對上述問題進行一一解答。
公共充電樁:手機可查詢結算 收取一定服務費
無論是國網、公交充電樁,還是民營企業充電樁,都可進入對應的APP或公眾號進行充電操作。充電樁多為快充,也有快慢充結合。
在位于市區圣桐街的泉州市城區供電營業廳公共充電點,共有6根充電樁可供使用。在國網泉州供電公司智能用電專責梁欽賜的指導下,記者用手機打開“e充電”APP,選擇離記者位置最近的該充電點,頁面顯示交流(即慢充)空閑6根,充電費0.37元至1.11元/度,服務費1元/度,停車免費。“電費根據該地點收費項目不同而有差異,如西湖公園西門停車場充電站的充電費每度為0.2901元,服務費均為1元/度,停車費以現場實際為準。”充電成功后可通過充電卡、微信或支付寶、APP掃碼等方法支付,還能申請開具發票。
特來電的充電樁的充電方式與國網的充電樁類似,也是通過APP操作,收費標準略有不同。
在公交充電站充電的市民可關注“泉州交發新業”公眾號,費用為服務費1元/度,充電電費0.2901元/度。市民可辦理充值卡現場刷卡充電,也可通過微信自動結算。充電過程中,車主可實時掌控充電時間、充電電量,以及享受預約提醒、故障報警等遠程監控服務。
在家充電:可申請安裝充電樁 勿私接原有插座
梁欽賜介紹,在家安裝的充換電設施多為慢充,有需要的用戶可到國網營業廳申請,需要提供身份證明、固定車位產權證明或產權單位許可證明,以及物業出具的同意使用交換電設施的證明材料等。
“另外,如果購車廠家到現場安裝充電樁也會相對安全規范,居民直接用原有家用插座進行充電,安全隱患較大。”他說,因電動汽車充電電流大,很容易引起整條線路過熱,為了自己和他人的人身財產安全,請市民按規范申請、施工、安裝。
電費方面,他介紹,如果是“一戶一表”用戶,按階梯電價收費。“由于電動汽車充電量較大,可能會拉高整體家庭用電量至第二檔甚至第三檔,建議市民選擇合表項目。”他說,合表用戶固定每度0.533元。
記者了解到,目前市面上銷售的家用電動汽車在快充的情況下,充滿電的時間為45分鐘至1個小時,可跑350公里左右。假設一輛電動汽車充滿電量為43度,在公交充電樁充電,每度1.2901元,需要付費55.47元。若在家里充電,按照合表用戶收費項目測算,每度0.533元,每次需要花費22.9元,但家用為交流電即慢充,因此充電時間長達七八個小時。 (記者 陳靈 王麗虹 文/圖 (除署名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