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廈門:城市之美喜迎“金磚” 文明之風吹拂心田

2017-08-12 08:43:35 來源: 人民網

0瀏覽 評論0

炎炎夏日,戀戀廈門;海風習習,海浪聲聲。

廈門,還沉浸在鼓浪嶼申遺成功的喜悅當中,不到一個月,金磚國家領導人第九次會晤又將在這座“海上花園”舉行。盛會將至,廈門將如何擁抱金磚,歡迎四海賓朋呢?

“城在海上,海在城中”。秀麗的景色、旖旎的風光是自然賦予的,整潔的環境、文明的氛圍是廈門人共同締造的。正如廈門市委書記裴金佳所言,“廈門市民以自己的實際行動,向世界發出誠摯的邀請”。這座風姿綽約的“海上花園”正以更加開放的姿態置身于全球聚光燈下,向世界展示中國現代城市之美、文明之風,見證金磚國家合作的新篇章。

從不落地到分類 在垃圾上做足功夫

“鼓浪嶼四周海茫茫,海水鼓起波浪……”淺唱歌曲,登上日光巖頂峰眺望,鼓浪嶼盡收眼底,各種風格的建筑錯落有致,像從這鋼琴之島上彈奏出來的音符,凝聚成一曲浪漫的旋律。

行走在鼓浪嶼干凈整潔的大街小巷上,與游人摩肩擦踵,拐進鹿礁路1號,感受鼓浪嶼安靜的一面。幾棟居民外墻是具有閩南代表風格的紅磚,在小區進門處,可見“垃圾不落地,琴島更美麗”、“垃圾分類益處多,環境保護靠你我”的宣傳標語。

在小區廣場,有一處垃圾分類的宣傳欄,展板上有垃圾分類相關知識,圖文并茂。宣傳欄下,4個不同顏色的垃圾桶依次排開,綠色的裝廚余垃圾,藍色的裝可回收物,紅色的裝有害垃圾,橙色的是裝其他垃圾。

正在人民網記者駐足了解垃圾分類知識時,住戶劉與秀正好下樓扔垃圾,只見她手中的垃圾袋有點特別,上面貼著條形碼,“有了這個條形碼,就可以知道這個垃圾是我家扔的,分類好了有獎勵,分類不好,社區工作人員會上門提醒。”劉與秀說。

垃圾分類在每個家庭是怎么做到的?劉與秀熱情相邀,讓記者隨她到家一探究竟。一進門,她就直奔廚房。“像菜葉子、雞蛋殼、剩飯、果皮之類的東西,我們會專門放進這里。”劉與秀指著灶臺下方一個貼著“廚余”標簽的垃圾桶說,社區給他們免費發放了兩個垃圾桶,另一個垃圾桶上貼著“其他”標簽,裝廚余以外的垃圾。

每天,劉與秀在清早和傍晚兩次清理垃圾桶,把貼好條形碼的垃圾袋放入院內相應的大垃圾桶里,等待環衛工收走。劉與秀解釋說,領取分類垃圾桶時,社區專門給每戶人家發放了一年的專屬條形碼,環衛工在收垃圾時,會逐一刷取積分,積分再兌換成錢,存在他們的“E通卡”里面,可以用來乘坐公交車,也可以到超市買東西。

“我剛從超市買了一箱牛奶,花了80塊錢,還給孫女買了冰棒,卡里還剩下8塊錢。”劉與秀高興地告訴人民網記者,這是她4個月的積分獎勵。“分類生活”的好處還遠遠不止于此,“以前垃圾亂扔,蒼蠅、蚊子、老鼠很多,走到哪都臭哄哄的,現在垃圾不落地,分類好了,走到哪兒都很干凈,鼓浪嶼變得更美了。”

作為旅游勝地的鼓浪嶼,面積不到兩平方公里,卻密集分布著500多家餐館和旅店,高峰時,一天能接待6萬多名游客,每天產生生活垃圾近2.5噸。

垃圾分類工作千頭萬緒,鼓浪嶼率先進行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實踐。目前,垃圾分類督導員累計對居民和商戶上門督導近萬次,鼓浪嶼上17臺垃圾車固定時間固定路線收取垃圾,近4000個分類垃圾桶為群眾提供便利。

“垃圾分類看似小事,卻關乎生態文明建設和綠色發展大局。”廈門市思明區鼓浪嶼街道辦事處黨工委書記高水來如是表示。的確如此,有獎也有罰,當居民拿到樓下的垃圾沒分類好時,環衛工人有權拒收并提示居民準確分類;當商家垃圾分類不合格時,城管有權進行處罰。

目前,鼓浪嶼的廚余垃圾采用單獨處理的方式,集中堆放在垃圾分類處理廠的發酵罐中進行厭氧發酵。通過垃圾分類、綜合利用、再生能源,現在廈門市一個處理廠每天可產生近4萬度的電能回饋城市電網。

“紅糖、果皮(菜葉)、自來水按照1:3:10的比例調配,封存三個月就成為環保酵素了。”鼓浪嶼龍頭社區主任王玉霞介紹說,前不久社區開展了一場環保酵素推廣活動,居民們個個聽得津津有味。像這種垃圾分類的精細化教學活動,會不定期舉行。

不僅是鼓浪嶼,廈門思明全區都在積極推進垃圾不落地和垃圾分類工作,一步步落實落細,并且逐步向廈門全市推廣。至今年6月底,廈門島內思明、湖里兩個區全面推行生活垃圾分類,島外擴大試點;今年底,廈門市生活垃圾分類的法律法規和制度體系將初步建立。

[責任編輯:黃如萍]

參與評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