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周青銅器兮甲盤2.1億元成交 創古董藝術品在中國拍賣記錄
2017-07-17 07:31:20 來源: 澎湃新聞網
0瀏覽 評論0條
兮甲盤銘文
銘文大意是說:在周宣王五年三月,國王親自率兵討伐玁狁,兮甲隨王出征,殺敵執俘,榮立戰功,宣王賞賜給兮甲馬四匹車一輛。又命令兮甲掌管成周及四方的交納糧賦。南淮夷本來就是順從周王朝的貢納之臣,不敢不繳納貢賦,不敢不運送通商貨物,否則將興兵討伐。凡屬南淮夷來的人,必須到指定的地方留住;做買賣的商人,必須到政府管理的市場營業,膽敢不服從周王的命令,則受刑罰處置。周王朝屬下的諸侯、百姓做買賣,膽敢不到市場上去,膽敢擅自接納蠻夷的奸商,也要受到嚴厲的懲罰。
兮甲盤局部
銘文中的兮甲,亦稱兮伯吉父、兮吉父、伯吉父。該人名甲,字吉父,“兮”是其氏稱,“伯”是其在兄弟間的排行。該人是周宣王時期的重臣,也就是《詩·小雅·六月》“文武吉甫,萬邦為憲”中的吉甫,“甫”與“父”字相通。《竹書紀年》和《書序》又稱為“尹吉甫”。“尹”是其官職。“甲”是天干的開始,“吉”也有始義。名與字含義相同,兩相呼應。
尹吉甫是西周宣王時代的輔弼大臣,武功文治都建有重大的功業,是對華夏民族發展有突出貢獻的歷史人物。他又是確鑿可信的西周大詩人。《詩·大雅》中的《崧高》、《烝民》、《韓奕》、《江漢》諸篇都是他的作品。他的多篇政冶抒情詩,或譽或刺,在思想上和藝術上已相當成熟,比戰國時代楚國的屈原要早四百多年。
兮甲盤
尹吉甫的青銅器,歷代出土甚多,最著名的除兮甲盤外,見于著錄的還有清代出土的兮吉父簋,道光年間陜西寶雞縣出土的兮伯吉父盨蓋,1940年陜西扶風縣任家村銅器窖藏出土的吉父鼎、善夫吉父鼎,善夫吉父鬲(10件)、善夫吉父簠、善夫吉父盂、善夫吉父 (2件),1972年陜西扶風縣北橋村銅器窖藏出土的伯吉父鼎、伯吉父簋和伯吉父匜等。
兮甲盤自宋元以來,有宋張掄的《紹興內府古器評》、元鮮于樞的《困學齋雜錄》、清代吳大澂的《愙齋集古錄》、近代羅振玉的《三代吉金文存》、郭沫若的《兩周金文辭大系圖錄考釋》、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的《殷周金文集成》、嚴一萍的《金文總集》、吳鎮烽的《商周青銅器銘文暨圖像集成》等35種圖書著錄,方浚益、王國維、郭沫若、楊樹達、李學勤、連劭名等十多位專家學者進行了考釋,足見其重要程度。
兮甲盤局部
總之,兮甲盤是迄今所見傳世青銅器中,流傳年代最久遠的國寶重器,從宋代至今,屢遭不幸,時隱時現,實屬不易。它是漢代到宋代其間出土的商周青銅器中唯一流傳至今的一件瑰寶。兮甲盤鑄造于周宣王五年(公元前823年),年代明確,銘文所記內容,時間、地點、人物、事件齊全,涉及的人物為周宣王及其重臣尹吉甫,涉及的事件包括宣王伐玁狁的戰爭、尹吉甫司政成周及四方績,以及貿易管理等,對于研究西周王朝與北方玁狁、南方淮夷等少數部族的關系,西周的賦稅制度、市場管理等方面,均具有重要價值。正如王國維所說:“此種重器,其足羽翼經史,更在毛公鼎之上。”
(吳鎮烽系國家文物鑒定委員會委員、青銅器鑒定專家,1940年生,曾任陜西考古研究所黨總支書記、副所長。)
部分遞藏
1.南宋宮廷收藏。
2.元李順甫收藏。
3.元鮮于樞收藏。
4.清或清以前保定官府收藏。
5.清陳介祺收藏。
相關閱讀
- (2014-11-14)陜西周原遺址考古發現“積石墓” 藏眾多青銅器
- (2016-07-22)湖南大雨沖出戰國青銅器 農民撿到上交獲2萬獎金
- (2016-07-22)湖南大雨沖出戰國青銅器 農民撿到上交國家被獎2萬元
- (2014-11-05)中國藝術品“燈籠瓶”擺進APEC領導人休息室(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