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最難隧道:大瑞鐵路大柱山隧道 工期從5年延到13年

2017-06-05 08:32:00 來源: 新華社

0瀏覽 評論0

在我國西南邊陲,百年滇越鐵路的西邊,奔流不息的瀾滄江畔,一條鐵路正在緊張施工之中。它叫大(理)瑞(麗)鐵路。未來它將連入泛亞鐵路網,成為又一條連接中國與東南亞的交通要道。

9年前,大瑞鐵路大(理)保(山)段開工建設。從那個時候起,建設者們就和這段鐵路“卯上了勁”。穿越橫斷山脈,豆腐式的軟巖,突泥、涌水、高地熱……在大江南北建設過不少鐵路、公路、橋梁的建設者們在此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戰。

全長14.5公里的大柱山隧道就是一個“超級攔路虎”。作為大瑞鐵路全線工期控制性工程,這條隧道的工期從最初的5年半,一度調整為8年,又再度調整為13年,預計到2021年才能完工。一洞13年,相當于舉世聞名的三峽大壩的建設工期,只因為“太難了”!有位建設者說,以前覺得在喀斯特地貌打隧道難,現在才知道跟這兒比一點都不算什么。

“中國最難隧道”到底有多難?日前,新華社記者驅車輾轉大山深處,走進大柱山隧道建設工地,一探究竟。

中國最難隧道:大瑞鐵路大柱山隧道 工期從5年延到13年

中國最難隧道:大瑞鐵路大柱山隧道 工期從5年延到13年

大柱山下,瀾滄江如一條長龍蜿蜒而過并于此處驟然收窄。因此處寬度僅五百,故橋梁都選擇從此處跨江而過,而一座彎月般的巨大橋拱跨立兩岸,最為顯眼。那是施工中的大理-瑞麗鐵路。橋西,涌出瀑布的洞窟就是世界上最難鑿通的隧道——大柱山隧道。圖片來源:新華社、北京時間。

在豆腐里打洞——

打隧道,最怕的就是地質太復雜。

位于青藏高原東南部的橫斷山,是全世界最復雜、險峻的山系之一。山在這里一改自西向東的慣例,齊刷刷由北向南橫貫而下,阻斷東西方向的交通,故名“橫斷山”。

歷史上,人類在此開辟的每一條道路都付出了沉重代價。1938年修筑的滇緬公路有著“血路”之稱,修筑過程中幾乎每一尺公路上都凝結著鮮血,而半個世紀之前修筑成昆鐵路時,一千多名鐵道兵埋骨青山。

“放在20年前,這樣的項目想都不敢想。”中鐵一局四公司紀委書記游宏生說,成昆鐵路實際上只是從橫斷山邊緣擦過去,而330公里長的大瑞鐵路是穿越橫斷山脈的第一條鐵路,其中僅大柱山隧道就需穿越6條斷裂帶。

斷裂帶意味著什么?自大柱山隧道開工以來,全國先后有500多專家人次來此考察。他們共同的結論是:大柱山隧道融合了國內長大隧道復雜斷層、涌水涌泥、軟弱圍巖大變形、高地熱、巖爆等各類風險,地質極其復雜多變,施工難度極大,施工技術和組織難題眾多,是大保段唯一一座極高風險隧道。

大柱山隧道設計為單線鐵路隧道,全長14484米,設置“兩橫一平”,隧道最大埋深為995m。隧道洞內縱坡設計為 “人”字坡,除出口段2750米為3‰上坡外,其他最大縱坡23.5‰。隧道施工只能從進出口獨頭掘進,無豎井、斜井等輔助施工條件,最大獨頭反坡掘進8400m。隧道正洞和平導施工受洞口場地條件限制,施工干擾較大。平導輔助正洞施工,其多工作面施工在長距離通風、運輸、供水、供電等方面存在較大的干擾和難度,施工協調管理能力要求極高。

圖片來源:北京時間。

“2008年8月8日,北京奧運會開幕那天,我們開了工。”中鐵一局四公司負責大柱山隧道的項目經理姜棟此前接受采訪時曾表示,按照設計,隧道預定2014年結束。沒想到,這條14.5公里的隧道折磨了他9年,仍未完成。

“批復這個項目時,有關部門沒有意識到它的復雜性。現在看來,打通大柱山隧道要在2021年后。”大瑞鐵路業主代表曾勁說,“穿越橫斷山的鐵路像一段地鐵,橋隧相連。14公里長以上的隧道有4座。其中,大柱山隧道更是刷新了鐵路歷史,是中國前所未有的最難的一條隧道。”

2009年8月5號,燕子窩斷層。工人剛在斷層上鉆孔放炮后,沒想到施工的掌子面左上角很快出現了直徑20公分的潰口,不斷噴涌而出的泥石流讓潰口越來越大。不到5、6個小時,200多米長、6米高的洞里就全被泥石流灌滿了。

“勘探時知道有斷層,但沒想到有這么脆弱,就相當于在豆腐里打洞,周圍全是泥石流。”中鐵一局大瑞鐵路項目經理姜棟說,隧道灌滿了泥石流,施工者們只好又再挖回去,在距離泥石流20米的地方建止漿墻,再注漿到泥石流中加固,“把豆腐變成凍豆腐”,再一點點挖開。

燕子窩斷層,核心地段156米,從2009年8月到2011年10月,他們整整花了26個月。在業內人士看來,這好比博爾特跑出烏龜的速度。

洞中能行船——

中國最難隧道:大瑞鐵路大柱山隧道 工期從5年延到13年

圖為施工場景,隧道內涌水不斷。圖片來源:新華社。

說起“超長、高壓、富水巖溶斷層”,許多人并不知道這意味著什么,即使看過許多隧道建設的記者也沒想到,隧道里的水會“多到能行船”。

站在隧道口,記者換上了雨靴,流到洞口的水形成了一方水洼,已經有10公分左右。走入隧道,水流嘩嘩之聲格外清晰,地面的水流得又快又急,有如夏日雨后的河流。不多時,記者一行雨靴里已灌滿了水,再加上頭頂也不斷有水柱滴下,一會兒就全身濕透。

走到隧道正在開挖的掌子面,盡管一路“水中跋涉”,但眼前的景象還是讓記者們吃了一驚。如人腰粗的幾股水流從施工口不斷噴涌而出,施工異常艱難。“不知是不是遇上了暗河,但是地質太復雜,怎么都找不到水源從那兒來。現在一天光這個掌子面水流就達到6萬方,我們預計接下來還會越來越大。”姜棟說。

中國最難隧道:大瑞鐵路大柱山隧道 工期從5年延到13年

大柱山隧道進口突泥涌水時洞口瞬間汪洋一片。圖片來源:中國網。

這樣的場景,隧道開挖以來已多次出現。

2013年9月24號,隧道出口平導反坡段。早上4點半,姜棟接到現場工人的電話:掌子面大涌水。早上6點多,姜棟和同事們只能劃著皮劃艇進洞察看險情,6米高的拱頂被淹到只剩1米,伸手就能碰到。就這一兩個小時的功夫,水已經漫到7、8百米開外。

“一小時僅一股水涌水就達到1500方,一天下來涌水近6萬方。抽水泵的速度趕不上,只好撤到更遠的地方換更大的水泵。水位一降就碼沙袋繼續抽。”項目書記張斌說。

6萬方,相當于30個標準游泳池的水量。9年來,隧道累計涌水量達到1億4千萬方,相當于10個西湖。

百分之九十的時段,施工人員都要處理涌出來的積水和泥漿。圖片來源:北京時間。

“水深”更兼“火熱”——

中國最難隧道:大瑞鐵路大柱山隧道 工期從5年延到13年

圖為施工人員把手放到冰塊上降溫。圖片來源:新華社。

“水深”之外,又遇“火熱”。

建設者不但要經常在“水簾洞”中被迫“淋浴”,還會經歷“桑拿”。隧道出口端有一段地層處于高溫地段,洞內空氣溫度值為非作業施工環境下34攝氏度,作業施工環境最大溫度達42攝氏度,工人干一會兒活就需要坐在冰上降溫。為了確保作業人員的安全:隧道里還加強了通風措施,并設置有空調房。

2015年6月,施工者遭遇了3.5公里長的高地溫段落。隧道里一年四季幾乎都是37、8度的高溫,再加上洞內涌水十分潮濕,施工者們苦中作樂,說施工最大的福利就是天天“蒸桑拿”。

中國最難隧道:大瑞鐵路大柱山隧道 工期從5年延到13年

工人坐在冰塊上休息。圖片來源:上觀新聞。

在一井水斷層掌子面施工現場,記者一下車,就感覺一股濕熱之氣撲面而來。施工現場地上堆著成噸的冰塊。每天,項目上會派司機從保山蔬菜公司冷庫運冰塊,一次一噸,一天得運4、5次,5個多小時就全化掉了。冰塊其實對隧道內降溫起不了多大用,不過工人們干一會就能到冰塊邊坐一會兒,總算有了休息的地方。即使這樣,一個班也只能撐兩小時。

就在這樣的條件下,施工沒有停歇,而是24小時不間斷地向前挺進。來自保山當地的工人王玉福只有23歲。這個不折不扣的“90后”干的是最苦的鉆孔,打孔時要嘛煙塵四溢,汗水落到眼里又癢又疼,要嘛被涌出的水澆成“落湯雞”。可是小伙子卻說:“沒覺得有啥苦,熱了就地還有水沖澡呢,多方便。”

[責任編輯:黃如萍]

參與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