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運行囊裝滿愛與思念 聚焦廈門春運中的暖心事(組圖)
2017-01-16 08:11:01 來源: 海西晨報
0瀏覽 評論0條
最鄉(xiāng)土
帶幾根榕樹枝
回家種在祖屋邊
昨天中午12時許,返鄉(xiāng)的人群中,貴州銅仁的滕先生提著一個白色塑料桶,里面插著幾根榕樹枝,很是顯眼。“挺喜歡廈門的榕樹,樹枝上垂下來的根須很特別,老家那邊沒有,帶回家準備種在自己的祖屋邊。”
可是,他也擔心榕樹離開了廈門可能會水土不服。“老家那邊在下雪,比這邊冷多了,不知道能不能種得活。”
去年5月份,58歲的老騰和妻子從老家來到廈門翔安的一個工地做建筑工人。除了準備帶回家的榕樹枝外,兩口子還給家里的孫子準備了紅包。“節(jié)前工地上的工資基本結清到去年12月。”老騰笑著說,他給三個孫子每人準備了500塊壓歲錢。
15個饅頭是王永輝在車上的伙食。記者郭欽轉攝
最實誠15個饅頭就泡菜火車上吃兩天
1月14日傍晚6點,夜幕慢慢降臨,廈門迎來今年以來最冷的一天。
廈門火車站南廣場花壇邊,一個戴著眼鏡的年輕小伙,斯文帥氣,正小心翼翼地掰開一個饅頭,包上一點點泡菜。
這是他的晚餐。“我喜歡饅頭的味道,再喝點白開水,吃了心里踏實。”
他叫王永輝,西北農林科技大學機械設計專業(yè)大四學生,剛剛結束了在泉州泉港一所學校的實習,轉道廈門火車站回河南周口老家過年。他將乘坐當天19:12的火車K744先到鄭州,再轉漯河,再轉周口,前后兩天一夜。
接受晨報記者采訪時,他笑得燦爛、坦然。
王永輝說,臨上火車前,他買了15個饅頭,一袋紅糖饅頭,一袋白饅頭,用于兩天一夜的回家之路,1塊錢3個饅頭,總共只要5塊錢。
事實上,他路上的伙食原本不用這么“艱苦”。臨出發(fā)前,單位領導給他包了1000元的紅包,但他只從中取了300元,而將剩余的還了回去。
“我只要回家的路費就夠了。”王永輝有點不好意思地說,感覺自己沒有幫上很大忙,不好意思拿太多。
王永輝來自農村,父親早逝,家庭經濟一直困難,哥哥初中就輟學打工,才為他留出讀書的機會。他也很爭氣,高考成績河南省第18名。
“我已經很滿意了,上了一本,985學校。”王永輝說,這在他們村里是歷史最好的成績,很為媽媽爭臉。
大學4年,王永輝沒有用過家里一分錢。做家教、賣洗發(fā)水……他幾乎要利用所有課余時間,賺足每年至少8000元的學費和生活費。用他自己的話說:“下課鈴聲一響,就要蹬著自行車往外面趕。”
王永輝說,曾經,他想過在大學畢業(yè)后要賺大錢,買車買房。而現在,他打算畢業(yè)后回到河南工作,去有公益性質的學校做老師,幫助更多像他一樣的貧困孩子改變命運,也可以更好地照顧媽媽。
最孝順滿滿的板栗餅是對父母的愛
1月14日下午5點多,河南平頂山的陳合山,帶著老婆孩子,提前2個小時從海滄來到廈門火車站等待檢票。
盡管整個旅途需要一天一夜,但陳合山還是十分高興和迫不及待。陳合山說,他來廈門6年了,在海滄的一家工廠從事基層管理工作,平時難得有時間回家。
春節(jié)回家最重要的,就是看一看父母。陳合山介紹,二老都60多歲了,家中三兄弟分散在不同城市打工,只有春節(jié)才能真正一家團聚。
陳合山介紹,在河南的家里,他的父親可能已經饒有興致地在廚房忙碌開了,一般是煮上一大鍋燉肉,吃一整個春節(jié),在陳合山的記憶里,燉肉、餃子就是家的味道、年的味道。
陳合山帶了大大的一個紅色行李箱,他介紹,這里面塞滿了新衣服,以及桂圓干、海產品、糕點等,這些主要是給父母買的,他自己換洗的衣服,就只裝在一個小小的背包里。
陳合山還另外提了一個籃子,里面裝了滿滿的板栗餅,有7斤多重,這些是陳合山父母最愛吃的福建特產。
“我們都是做父母的人,希望把這種孝敬老人的家風,言傳身教給兩個孩子。”陳合山說。(記者 郭欽轉 見習記者 朱加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