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監管層人事變動潮涌 業內稱與公務員待遇低有關

2016-08-04 10:19:55 來源: 財經

0瀏覽 評論0

金融監管層人事變動潮涌

一位仍在體制內,一位則投向體制外,監管層兩大司局級職位變動引發業界矚目。

中國金融監管層正迎來新一波司局級管理者的職位變動。

8月3日市場上傳來兩則重磅消息:一則為證監會國際部主任祁斌被任命為中投公司副總經理;另一則則是央行金融所所長姚余棟已向央行遞交辭職信,將任大成基金首席經濟學家。一位仍在體制內,一位則投向體制外,監管層兩大司局級職位變動引發業界矚目。

祁斌轉任中投副總經理

據悉,祁斌此次受國務院任命,已于8月3日正式上任。這是他自2000年加入證監會并工作近16年后,極為重要的一次職位變動。在其上任前,中投公司已空出一名副總經理的職位。今年6月末,該公司原副總經理劉桂平調任重慶副市長。

對于祁斌的調任,中投公司公關部門相關人士當日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不予置評”。截至發稿時,中投公司和證監會官網尚未公布祁斌職位調動的信息。

資料顯示,祁斌生于1968年,現年48歲。他于 1991年畢業于清華大學物理系并留校任教。1992年赴美留學,分別獲羅切斯特大學生物物理學碩士和芝加哥大學商學院MBA學位。2006年獲清華大學數量經濟學博士學位。

1996年-2000年,祁斌就職于華爾街高盛集團等投資銀行。2000年,應中國證監會邀請回國工作,任證監會戰略發展委委員。2001年-2006年,任證監會基金監管部副主任。2006年起,擔任證監會研究中心主任,后任證監會國際部主任。若自2000年加入證監會算起,祁斌已在中國備受矚目的監管部門任職近16年。

祁斌在國際部任職期間積極推動滬港通,探索簡化H股上市的行政審批工作,也是推動A股納入MSCI指數的成員之一。

在外界看來,這位在證監會任職16年的官員,身上還充滿學者的氣息。2005年,由他牽頭編譯出版的的專著《偉大的博弈——華爾街金融帝國的崛起》在國內暢銷并引來熱評,當年曾被多種報刊評為年度最佳經濟管理類和金融類圖書。2007年,他作為寫作組組長,主筆《中國資本市場發展報告》的寫作,對資本市場未來十五年的發展進行了戰略規劃。此后,他還組織資本市場各領域專家在北京大學、清華大學和中國人民銀行研究生院舉行系列講座。2010年,以上述講座為基礎出版了《資本市場:中國經濟的鋒刃》。

祁斌筆下有一篇文章為外界廣泛傳播,該文中談到了他眼中的大國崛起與衰落,在該文中,祁斌總結稱:“任何人,只要他全身心地參與到經濟改革的進程中去,推動改革、努力耕耘,時代是一定會以某種方式回報他的。”

在祁斌赴任之前,中投公司高層主要包括一位董事長、一位副董事長和兩位副總經理。其中,丁學東為中投公司現任董事長兼CEO,屠光紹為副董事長兼總經理,兩位副總經理分別為居偉民和郭向軍。從上述高管履歷看,兩名副總經理的年齡與祁斌相仿;公司現任總經理屠光紹的職業生涯與祁斌有些相似,屠光紹此前曾在證監會副主席之位上任職多年。

公開資料顯示,中投公司于2007年9月在京成立,是經國務院批準設立的國有獨資公司,主要從事外匯資金投資管理業務,其管理資金源自中國的國家外匯儲備。其成立初期的注冊資本金為2000億美元,是全球最大主權財富基金之一。公司官網顯示,其組建宗旨是實現國家外匯資金多元化投資,在可接受風險范圍內實現股東權益最大化。

中投公司目前下設三個子公司,分別是中投國際、中投海外和中央匯金。其旗下的中央匯金因在去年股災期間參與救市,廣為人知,該機構素有“金融國資委”之稱。

在創始之初,中投因投資黑石集團、摩根士丹利等公司遭遇巨額浮虧,并因此曾備受質疑,隨后投資速度放緩。該公司近期發布的2015年年報顯示,截至2015年底,公司總資產超過8100億美元,成立以來,累計年化國有資本增值率為15.30%。公司2015年境外投資凈收益率以美元計算為-2.96%,自成立以來的累計年化凈收益率為4.58%。

央行姚余棟將出任大成基金首席經濟學家

央行官員離職備受市場高度關注,《財經》記者獲悉,人民銀行金融研究所所長姚余棟將出任大成基金首席經濟學家。不過,目前,姚余棟本人仍然在人民銀行金融研究所上班,正式離職尚需一段時間。

作為央行官員,外界對姚余棟印象大多是研究性學者形象。“他接受過比較系統的訓練,在國外拿到經濟學博士學位,長期在國際機構工作,從背景來看是比較優秀的職業經濟學家,并不是每一個央行官員都是職業經濟學家,他算是一個。”某接近姚余棟人士告訴《財經》記者。

對于姚余棟轉站大成基金未來主攻領域,上述人士表示,宏觀肯定是很大的一塊,以他的學習能力和勤勉程度,將很快進入狀態,開辟新的領域。“他貨幣政策司以及國際金融機構閱歷對姚余棟來講都是優勢。”

資料顯示,姚余棟現年45歲,英國劍橋大學經濟學系研究生畢業,經濟學博士學位。劍橋畢業后,先后在世界銀行、IMF任職。2005年4月-2009年11月,先后擔任黑龍江省招商局副局長、黑龍江省商務廳廳長等職。2009年11-2015年1月相繼任中國人民銀行貨幣政策司副巡視員、副司長。主要研究領域為宏觀經濟,金融發展創新與互聯網金融。

據上述人士介紹,姚余棟興趣比較廣泛,在金融研究所工作期間,除宏觀經濟、國際金融之外,帶領金融研究所的團隊做了很多研究工作。而且,他經濟學感覺比較好,很勤奮。“有很多的經濟學家追逐熱點,他發現熱點之后會自己找文獻、找數據、做模型等,非常敬業。”

在互聯網金融方面,姚余棟有自己獨特的看法,姚余棟在“2016金融消費者權益保護高峰論壇”上表示,互聯網金融行業要明確“誰投資,誰買單”的風險自擔原則,打破剛性兌付的不合理預期。姚余棟介紹,包括P2P、P2C網絡借貸在內的互聯網金融產品的名稱應與其投資屬性和法律關系相一致,不能籠統使用“投資產品”、“理財產品”等產品名稱,誤導和迷惑普通投資者。同時要形成全國統一、簡明、標準化、便于查詢和追溯的互聯網金融產品代碼。

在業內人士看來,姚余棟擔任央行金融所所長期間,對外發聲相對也比較多,媒體報道也很多,這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央行研究系統的整體形象。

值得注意的是,央行官員辭職赴市場化機構似乎呈現一個常態趨勢,今年5月份,央行原貨政二司處長、青年宏觀經濟學家伍戈離職,出任華融證券首席經濟學家和總經理助理。此外,央行金融穩定局金融體制改革處李超出任華泰證券(18.980, -0.25, -1.30%)首席宏觀研究員,奔赴市場化機構任職。

今年7月,有體報道稱,央行支付結算司近期迎來離職潮,8名處長中有3名同時離職,另外還有4—5名普通職員提交離職申請。

有接近監管人士告訴記者,人士變動和司局、部門屬性有很大關系,有些接近市場的司局選擇比較多,不愿繼續體制內,想將之前的積累變現。“個人覺得還有一個不容忽視的客觀因素,就是公務員待遇低有一定關系。”

今日就有媒體報道稱,姚余棟履新后薪水頗豐百萬以上,對此,《財經》記者并未獲得姚余棟正面回應。

某接近央行人士則向《財經》記者表示,從全球情況來看,央行官員和市場之間交換是非常正常的事,也需要實現內外平衡交流。

《財經》雜志 楊秀紅 張威/文

[責任編輯:陳健]

相關閱讀

參與評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