廈門“十三五”規劃八大任務 未來五年廈門將變成這樣
2016-07-23 12:17:38 來源: 廈門日報
0瀏覽 評論0條
3
構建梯級交通網絡
激發城市發展活力
未來我市將建設城際軌道,形成大都市區的交通發展走廊。同時完善“環射線為骨干、縱橫相間道路為補充”的市域主干路網體系建設,并著力打造以“公交+慢行”為主導的綠色交通體系。
目標:中心城區城市公交站點500米覆蓋率達到100%,公交車輛萬人擁有率達到15標臺,城市公共交通機動化出行分擔率達到45%以上,建制村公交車通達率達到100%。建成軌道交通1、2、3、4號線,在建軌道交通6號線,運營線網規模約147公里。2016年完成湖里中、西部片區和仙岳路公共自行車系統約82公里自行車道、176個公共自行車站點建設。2017年后主要結合城市地鐵站點等公共交通,建成完善島內公共自行車系統。
4
打造綠色低碳城市
推動綠色建筑普及
我市將加快綠色生態城區建設,推動綠色建筑全面普及,推進綠色工業建筑建設,推動既有建筑綠色化改造,促進綠色農房建設;大力推進既有建筑節能改造。此外,推進可再生能源規模化應用,全面普及太陽能熱水利用。
目標:我市將從保障性住房項目入手,全力推進新型建筑產業現代化示范項目建設,至2020年實現裝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的比例達到25%。
5
加強民生工程建設
提高公共服務水平
加大居住、教育、醫療、文體設施等與市民最息息相關的民生工程建設,也將是我市未來發展的著眼點。
目標:規劃開展棚戶區改造項目共計19個,涉及拆遷戶數15000戶,建設安置用房20000套,明顯改善棚戶區居民住房條件和生活環境;規劃建設新陽居住區一期、華鈴三期、同安城北二期、黎安居住區、九溪小區、洋唐三期、新陽居住區二期保障性住房。建成廈門大學翔安校區、廈門理工學院二期和三期、第一醫院內科綜合樓、廈門中山醫院門急診樓、廈門市心臟中心新址項目、市體育中心綜合健身館、馬鑾灣體育中心等民生工程。
6
健全防災減災體系
提升城市防御能力
我市將構建更全面的救災基礎設施建設和更高效的救災管理體系,提升廈門的“安全度”。
目標:建成不小于4000平方米、滿足4萬-6萬緊急轉移人口生活救助的市級救災物資儲備庫。建立救災物資分級籌措、分級管理、逐級保障的體系,建立和完善區級救災應急倉庫,確保一旦災情需要,受災群眾基本生活12小時內得到救助保障。
相關閱讀
- (2015-09-28)廈門雙胞胎兄弟考上同一軍校 為考軍校堅持鍛煉
- (2015-09-28)廈門海滄一男子夢中猝死 疑是因喝酒過量致死
- (2015-09-28)廈門一公司污水超標783倍竟直接排放 老板被捕
- (2015-09-29)臺風超級月亮推高天文大潮 廈門變身東方威尼斯(組圖)
- (2015-09-29)廈門一女子上山采野果 耳朵成了蜘蛛的“盤絲洞”(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