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企改革進度慢屢遭點名 改革成績單被指沒分量
2016-07-18 15:12:21 來源: 中國經濟周刊
0瀏覽 評論0條
國企改革為何慢不得?
怎樣才算改革成功?
習近平總書記在對全國國有企業改革座談會的指示中要求:按照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的要求,推進結構調整、創新發展、布局優化,使國有企業在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中發揮帶動作用。
“遵循市場規律,瘦身健體提質增效,淘汰過剩落后產能,以推動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這樣的表述也出現在李克強總理作出的批示中。
李錦指出,“批示把國企改革和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聯系在一起,國企改革是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抓手,治理僵尸企業又是重中之重。”
潮退時才知道誰在裸泳,國企也不例外。
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信息部副部長王軍認為,當前面臨的經濟增速持續下行、產能過剩、僵尸企業的存在,無一不和國有企業的經營狀況惡化、國有資本配置資源效率過低有關。
在6月30日的演講中,吳敬璉認為,國企改革對國民經濟意義重大。“國有經濟在國民經濟中的比重雖然沒有絕對優勢,但它掌握的資源是最重要的資源,而且它所處的行業往往具有居高臨下的地位,對整個國民經濟的運行狀況和效率有著重大影響。”
“如果國有經濟的經濟效率不能提高,它的杠桿率不能降低,它的投資回報不能夠提高,那么對于整個國民經濟都會起到拖后腿的作用。所以,國有經濟的改革能不能按照十八屆三中全會的《決定》向前推進,這具有非常重大意義。”吳敬璉說。
在向十二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二十一次會議報告國有資產管理與體制改革情況時,肖亞慶也坦率道出了目前國有企業改革面臨的四大“癥結”:一是國資監管 針對性有效性有待進一步增強。肖亞慶說,經營性國有資產尚沒有實現集中統一監管,還存在多頭管理、職責不清的問題;各級國資監管機構仍存在管得過多過細問 題,出資人監管定位不準、審批備案事項多等現象不同程度存在;監督機制尚不健全,國有資產流失、違紀違法問題在一些領域和企業還比較突出。
二是企業經營管理體制機制有待進一步完善。肖亞慶說,董事會職權尚未完全落實到位,國資監管機構、董事會和經營管理層之間關系需進一步理順;企業內部三項制度改革還不到位,管理人員能上不能下、員工能進不能出、收入能增不能減等問題依然存在。
三是發展方式仍需進一步轉變。肖亞慶說,國有企業布局總體偏“重”,大多處于傳統重工業行業;企業扭虧增盈、化解過剩產能、處置“僵尸企業”等任務繁重;一些企業創新動力不足、活力不夠,缺乏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關鍵技術和知名品牌。
四是環境條件仍需進一步改善。肖亞慶說,國企辦社會職能和歷史遺留問題未完全解決。目前全國范圍內仍然存在大量國有企業辦社會機構,離退休人員社會化管理、廠辦大集體改革等歷史遺留問題較為突出,人員管理、運營費用負擔沉重,嚴重制約國企改革發展。
高層的關注和現實的倒逼之下,在當前國有企業布局總體偏“重”、大多處于傳統重工業行業的情況下,以及企業扭虧增盈、化解過剩產能、處置僵尸企業等繁重任務面前,國資委已經在行動。
6月29日,國資委召開中央企業化解鋼鐵煤炭過剩產能工作會議,組織推進有關中央企業化解鋼鐵煤炭過剩產能、處置“僵尸企業”和開展特困企業專項治 理工作。會議明確:從2016年開始,用5年時間壓減中央企業鋼鐵煤炭現有產能的15%左右,爭取用兩年時間壓減現有產能的10%左右,使專業鋼鐵煤炭企 業做強做優做大,電煤一體企業資源優化配置,其他涉煤中央企業原則上退出煤炭行業。
“未來判斷國企改革是否成功的標準應當是,是否實現了產能過剩的有效化解、過高杠桿的明顯抑制、經營效益的持續改善以及國有資本配置效率的顯著提 高。”王軍表示,“做強做優做大國有企業,不能簡單地理解為一味做大規模、繼續‘國進民退’。簡而言之,提高國有企業的效率和競爭力是貫穿國企改革的一個 主線和靈魂。”
在供給側發力,從根本上和整體上提高國有資本的配置效率,無疑是步入深水區后的國企改革必須要啃下的“硬骨頭”,這也是落實最高層指示,在重要領域和關鍵環節取得新成效的應有之意和必由路徑。
個別人對改革認識不到位?
肖亞慶:先出清
今年3月12日的梅地亞中心,公開場合第一次面對記者的肖亞慶,被問到的第一個問題便是有關國企改革進展為何緩慢?
彼時履新不久的肖亞慶,在“澄清”了幾項國資委所做的重要工作后,留下了一段至今讓人印象深刻的話:“我們也不否認,有極個別的人、極個別的管理者 對改革可能認識不到位,可能有極個別的人對改革的困難遇到了阻力,擔當精神不夠,還會有這樣那樣的顧慮,但這是個別的。對于這些個別的人,我的回答只有一 句話:先出清。必須把改革做好,這是絕大部分企業管理者現在的心情。”
事實上,肖亞慶向來敢于突破,任職央企中鋁的經歷已經證明了這一點。如今出任國資委主任,具備央企履歷和全局視野的肖亞慶,被外界寄予厚望。
然而推進國企改革,不僅僅需要勇氣還需要“更懂企業”。肖亞慶在答記者問時坦言:“國企改革工作是一個非常復雜的系統工程,我想我們只有一任接著一任干,一棒接著一棒傳,一件事一件事地做好,持之以恒、久久為功,才能取得成效。”
在被問及推進國有企業改革下一步還會有哪些舉措時,肖亞慶談了九點工作:一是要進一步完善文件體系。二是要深入推進十項改革試點。三是要推進國資監 管機構職能轉變,國資委監管權力清單和責任清單要理清。四是完成國有企業功能界定和分類。五是加大公司制和股份制改革力度。六是推進規范董事會建設。七是 推動中央企業的調整重組,優化布局結構。八是要加強和改進外派監事會工作,進一步提高監督的針對性、科學性和有效性。九是加強國有企業黨建工作,進一步明 確黨組織在公司法人治理結構中的地位,把黨建工作總體要求納入公司章程。
上任以來,肖亞慶僅公開活動就近30項,會見瑞士嘉能、諾基亞、力拓、美鋁等外資企業高管;赴陜西、天津、湖南調研國企提質增效工作;對中航工業、中國石化、中化集團、航天科技等多家央企展開密集考察;與李稻葵、張維迎、遲福林、葉檀等專家學者座談交流國企改革。
文件下半年出齊,國企改革進入“施工期”;肖亞慶首次給出改革時間表
如果說3月12日的表態更像是新官上任后的“務虛”,那么一百余天后的6月30日,向全國人大報告國有資產管理與體制改革情況時,他顯然隨著改革的推進有了更細致更實際的統籌思考,改革的路線圖也有了新意。
根據肖亞慶的報告,今后一段時間,有五件事將成為推進國企改革的重點任務:第一,以管資本為主加強國有資產監管,提高監管的科學性和有效性。第二, 著力構建現代企業制度,強化國有企業市場主體地位。第三,加快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推動國有企業瘦身健體、提質增效。第四,落實全面從嚴治黨要求,加強 和改進國有企業黨的建設。第五,加強組織領導,推動重點改革措施盡快落地。
《中國經濟周刊》記者梳理后發現,“完善國有企業改革相關配套政策”,也即此輪國企改革的文件體系設計部分,已悄然從過去幾年的頭條工作變成了最后一條。
李錦對此表示,今年是國企改革的落實年,隨著下半年國企改革配套文件即將全部出臺,國企改革也將進入由設計到施工的攻堅階段。“國企改革文件將進入密集出臺期,文件出齊后有很多事要做。”
進入“施工”階段后,國企改革在重組整合、股權多元化等重點領域有望破局。
肖亞慶透露,國企改革將推動重組整合,加大集團層面的兼并重組,進一步精干主業,推動產業鏈關鍵業務的重組整合,優化配置同類資源,實行專業化運營,提升中央企業整體功能和運行效率,打造一批具有較強競爭力的跨國公司。
肖亞慶強調,鼓勵國有企業與非國有企業進行戰略合作,資源整合和融合發展,同時還要著力構建現代企業制度,加快推進國有企業集團層面公司制改革,通過分類管理、調整國有持股比例等措施,逐步優化國有股權結構。
肖亞慶透露,積極穩妥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開展國有控股混合所有制企業員工持股試點,允許將部分國有資本轉化為優先股,在少數特定領域探索建立國家特殊管理股制度。
值得一提的是,報告中對解決有關問題首次給出了時間表,比如飽受詬病的央企下屬企業和管理層級過多,這一問題之前甚至得到了李克強總理的過問。
一家央企能有多少家下屬公司?這個問題或許連這個企業的董事長也說不清楚。在5月18日的國務院常務會議上,李克強總理對這種現象質問道:“連董事長自己都說不清楚自己的企業到底有多少家子公司、孫子公司,這怎么能提高企業管理效率、增強競爭力呢?”
不僅子公司多,央企的管理層級也不少。目前有34家央企的管理層級超過5級,最多的甚至達到了9級。對此,李克強總理指出,“必須下決心解決清理!”
肖亞慶在報告中透露,力爭在3年內多數中央企業管理層級由目前的5~9級減至3~4級以下、法人單位減少20%左右。
此外,在談到加快化解過剩產能時,報告明確指出:今明兩年中央企業壓減10%左右的鋼鐵、煤炭現有產能。采取強化管理、改造提升、債務重組、關閉撤銷、破產清算等方式,積極穩妥處置“僵尸企業”。
在談到外界關注的推動重點改革措施盡快落地時,肖亞慶表示,堅持試點先行。抓好十項改革試點工作,盡快形成可復制、可推廣的經驗。“注重發揮基層首創精神”“探索建立容錯糾錯機制”“營造鼓勵創新、寬容失敗的文化氛圍”等提法也出現在了他的表態中。
有業內人士告訴《中國經濟周刊》記者,試點能不能邁開步子,蹚出路子,決定著國有企業改革的成效。“隨著十項改革試點加快,企業試點將全面推開”。
6月27日召開的中央深改組第二十五次會議強調,改革是一場革命,不真刀真槍干是不行的。面對國企改革這樣一個紛繁復雜的系統工程,如何“真刀真 槍”地推動?吳敬璉說:首先要建立改革共識,其次要落實責任主體,最后要對負有責任的機構建立督辦、督察和責任追查工作機制,“要形成一種改革者上、不改 革者下的用人導向”。
最新消息
7月14日,在本期刊物即將付印之時,記者獲悉國務院國資委于當日下午召開媒體通氣會,其中通報央企試點工作全面鋪開。
國資委副秘書長彭華崗在通氣會上介紹,國有資本投資運營公司試點,中糧集團、國投 公司試點工作繼續深化,陸續將21項權利歸位于或授予企業,在此基礎上,選擇誠通集團、中國國新開展國有資本運營公司試點,選擇神華集團、寶鋼、武鋼、中 國五礦、招商局集團、中交集團、保利集團等7家企業開展國有資本投資公司試點。
落實董事會職權試點,在中國節能、中國建材、國藥集團、新興際華集團等4家的試點進一步深化。
中央企業兼并重組試點,選擇中國建材和中材集團、中遠集團和中國海運、中電投集團和國家核電等3對重組企業開展了試點。
中央企業信息公開試點選擇中糧集團、中國建筑等2家企業開展了試點。
剝離企業辦社會和解決歷史遺留問題試點選擇部分省份開展了試點。
各地普遍將試點作為推動改革文件落地的重要抓手,今年上半年,各地共啟動國企國資改革試點147項,已有50項試點取得了階段性成果。
相關閱讀
- (2014-06-24)國企改革陷認識誤區屢屢走偏:一混就靈太離譜
- (2014-07-01)國資委半年十次討論國企改革 方案或9月后公布
- (2014-08-21)習近平力推國企改革 大型央企領導人可能降薪50%
- (2014-09-09)國家版國企改革方案最快年內出臺 仍存利益博弈
- (2014-10-21)外媒:中央避開給國企銀行等帶來真正成本的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