赴臺陸客少到什么程度?資金鏈將斷 夜市現撤店潮
2016-07-17 20:03:23 來源: 觀察者網
0瀏覽 評論0條
夜市涌現撤店潮
陸客游臺必訪的士林夜市,是陸客縮減潮感受最深刻的商圈之一,地下美食區首當其沖,變得冷清;曾被陸客列為“游臺灣必逛10大夜市”的寧夏夜市,一度超越士林夜市“地位”,雞肉飯、鹵肉飯、蚵仔煎等各式小吃業者,卻在炎炎夏日感受到寒流。
臺北市商圈產業聯合會常務監事、士林老街商圈繁榮促進會理事長蘇文山表示,陸客團還未縮減前,假日平均一天有100多臺陸客團游覽車進出,即便是平日也有50臺以上。
如今團客數劇降,小販生意至少掉3成,士林夜市少了用餐時段的團客,許多攤販向他反映“生意變難做了。”尤其在網絡“臺灣美食攻略”榜上有名的士林香腸、青蛙下蛋、雞排等小吃,攤販感受更明顯。
受沖擊最嚴重的是基河路一帶小商家和“士林市場”1樓周邊的數十家“伴手禮街”。基河路是游覽車上下客處,陸客團進出夜市必經區域,鳳梨酥、牛軋糖、太陽餅、面膜等伴手禮小販生意興隆。如今有伴手禮店和美妝店負擔不起高額店租,已開始涌現“撤店潮”,負擔不起每個月每平20多萬新臺幣(約合人民幣4萬)的租金。
陸客限縮沖擊士林夜市,游覽車上下客處的基河路,伴手禮攤販冷清
“士林市場”B1臺灣美食街,記者實地走訪,少了陸客團的地下街,“員工比觀光客多”,用餐區空蕩蕩。
寧夏夜市觀光協會理事長林定國表示,在“限縮潮”前,2014年、2015年陸客約占寧夏夜市境外觀光客的50%,2013年更是每4個觀光客就有3個是陸客,可見其在陸客心目中的“地位”不遜于士林夜市。
“寧夏夜市腹地小,游覽車帶來的一波波人潮,給攤商帶來的商機明顯可見。”林定國無奈表示,從年初總統大選前,到520新政府上任,陸客游覽車變少,“過去每天百臺游覽車,現在剩不到一半”。
林定國直言,攤販間風聲鶴唳,傳聞下半年大陸團客更緊縮,7月之后還有另一波寒冬。目前的因應措施,包括輔導商家使用支付寶,至少陸客團不來,還可以吸引陸生和自由行陸客。
餐廳、游覽車叫苦 為生存不排除上街頭
“以前一個月300臺車,現在一個月剩50臺,你說倒不倒?”中部某縣市旅游公會理事長,被記者問到陸客團餐廳要倒閉的傳聞,他回答說,就是他的合伙餐廳,“千萬不要寫我名字,很丟臉啦。”
過去陸客團的一般團,每人餐標150元臺幣(約人民幣30元),一桌10人就是1500元,但要扣除給旅行社的傭金,還要保證7菜1湯有魚有肉有水果。業者只有拼“量”才有利潤。“量”掉下來,就沒得玩了。
“我有2家餐廳,70名員工。今年3月以前,每天有1300至1400人進店吃飯,6月跌到只剩400人。”另一家業者說,陸客團大減,轉向拼國內暑假的國旅團,若9月情況未好轉,就有很多餐廳要關門。業者黯然表示,最擔心的是那70名員工,都是人生二度就業的高齡員工。
陸客團大幅減少,九份停車場只停了幾輛游覽車
游覽車是另一個受損慘重的行業。新北市游覽車駕駛員職業工會理事長李式嘉則估計,8月陸客團出車量會少到剩10分之1。全臺約有1.7萬輛游覽車,“車主車(車主自己買車再靠到車行的車)占了6成,這些人自己負擔成本,會很辛苦。”
游覽車業者指出,已傳出游覽車界為搶生意殺價,每天租車價從8000元跌到6000元(約合人民幣1600元到1200元),甚至還聽說8天7夜團租車,原本算8天,現在只收7天價。
壓力之下,波及國民旅游市場,“出現5000元1日游全包”,雖說駕駛人為了生存才如此,卻害慘業界。已有人在串聯,要找時間上街頭,請政府提出解決之道。
“看看網站,現在到處都在賣車。”一位臺北市游覽車業者告訴記者,景氣如何,他們看這個專業游覽車網站就知道端倪。